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456章 454:全球首周票房

第456章 454:全球首周票房(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在东亚和东南亚市场,《博物馆奇妙夜》同样势如破竹。

日本,《读卖新闻》报道称:“王盛导演奇幻巨制《博物館驚奇夜》,首周末强势登陆我国,一举拿下12.3亿日元票房,空降周榜冠军!”

报道注意到,影片中对历史文物的拟人化处理,以及温馨的家庭情感核心,深深打动了日本观众,尤其是吸引了大量的家庭观众和年轻女性。

韩国,《朝鲜日报》则以“中韩合拍?不,这是纯粹中国幻想的胜利!”为题,报道了影片在韩国首周观影人次突破150万,票房收入达115亿韩元的佳绩。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文报纸,如《联合早报》、《星洲日报》,均以头版或娱乐版头条报道了该片在当地创下的年度华语片开画纪录,称其引发了“多年未见的全家出动观影热潮”。

……

欧洲市场方面,尽管面临着更强烈的文化差异和激烈的本地电影竞争,《博物馆奇妙夜》依然取得了稳健的开局。

英国,在超过500家影院开画,首周报收580万英镑;法国,350家影院,收获420万欧元;德国,400家影院,入账510万欧元。

虽然未能登顶当地周榜,但均进入了当周票房前三,且影院反馈显示其上座率在后半周呈稳定上升趋势,显示了较强的长线潜力。

此外,通过新线影业(华纳)的全球渠道,影片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及中东地区也同步上映,均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开局成绩。初步估算,除内地、北美、东亚主要市场外,其他地区首周票房总和也超过了1000万美元。

……

在盛影传媒公关部的有效运作和全球票房数据的强力支撑下,华夏内地及海外华文媒体几乎呈现出一边倒的盛赞。

《光明×报》在国际文化版发表署名评论文章《从〈博物馆〉全球热看文化输出的新路径》,指出:“《博物馆奇妙夜》的成功,标志着一种新型文化输出模式的确立。它不再是对西方审美和叙事模式的简单模仿或迎合,而是立足于自身丰厚的文化资源,运用国际通行的电影语言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表达。

这是一种‘以我为主,兼容并包’的自信姿态,其全球票房证明,真正优秀的、根植于本民族文化的创作,能够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赢得世界观众的普遍喜爱。”

《南方周末》则以《1.32亿美元背后的产业启示》为题,深入剖析了“盛影模式”的全球竞争力:“从《功夫足球》的试水,到《博物馆奇妙夜》的全面爆发,盛影传媒展现了一条清晰的路径:精准的类型定位+深厚的文化内核+顶尖的工业化制作+强大的全球发行能力。

这1.32亿美元,不仅仅是票房的丰收,更是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经过多年磨砺后,在全球市场获得的一次开创性、里程碑式的胜利。它宣告了中国电影正式具备了参与全球顶级商业竞争的实力。”

……

街头巷尾,茶馆饭店,全球票房捷报成为了普通人热议的话题。

“一天差不多两千万美元?这得是多少钱啊!”京城一位出租车司机听着广播里的新闻,咋舌不已,“咱们中国拍的电影,也能在外国这么卖座了?真长脸!”

高校BBS上,影视相关版块被《博物馆》的全球票房数据帖刷屏。学生们兴奋地计算着汇率,比较着各国票房数据,民族自豪感溢于言表。

“这波文化输出,稳了!”一条高赞评论写道。

业内同行们,则在震惊之余,陷入了更深的思考。

一些民营影视公司的老板,一边羡慕着那惊人的票房数字,一边紧急召集团队,研究“盛影模式”的可复制性。

“类型化、工业化、全球化,看来真是大势所趋了。”一位老板在内部会议上感叹。

而某些曾经对“盛影系”的强势扩张抱有微词,或仍固守传统创作思维的业内人士,面对这组由全球市场共同背书的数据,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

“没法反驳,”一位资深电影人在私下交流中坦言,“数据摆在这里,市场给出了最直接的答案。王盛这条路,至少在当前阶段,是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再抱着老观念不放,恐怕真要掉队了。”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