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471章 469:好莱坞首秀

第471章 469:好莱坞首秀(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他开始描述剧情,用他标志性的夸张语气和表情:“想象一下,你醒来在一个像是一百年没打扫过的公共厕所里,脚被锁着,旁边还有个陌生人,中间躺着一具……嗯,我们暂时称它为‘装饰品’。”

台下传来一阵低笑。

“然后,一个听起来像是你家坏了的微波炉在说话的声音告诉你,想活命,就得做点……小小的事情。比如,亲手把自己的一只脚锯掉!”乔恩做出一个极度痛苦和嫌弃的表情,“没错!锯掉!就在屏幕上!细节丰富!音效逼真!”

他的吐槽开始了,但听起来更像是一种心有余悸的赞叹:“我说真的,看完这部电影,我到现在看见我家的浴室门都心里发毛!

导演是个叫王盛的中国佬?就是那个拍了《博物馆奇妙夜》的家伙?上帝,这家伙脑子里到底装了什么?从能让孩子们开心的魔法博物馆,直接跳到这种……这种能把成年人吓尿裤子的致命游戏?这跨度也太大了!”

他指着镜头,仿佛在控诉:“这部电影,它不讲道理!它没有明星!它预算低得可能还没我身上这套西装贵!但它就是能用这么一个该死的、天才的(或者说变态的)点子,把你按在座位上,让你连爆米花都忘了吃!这太不公平了!”

乔恩的这段长达近五分钟的“吐槽”,充满了标志性的幽默和夸张,但核心传递的信息却是——《电锯惊魂》是一部极其特别、极其有冲击力、甚至可以说“必须亲眼看看才知道有多离谱”的电影。

对于《每日秀》的核心观众——那些追求新奇、反叛主流、乐于探索亚文化的年轻群体来说,乔恩这番看似批评实则充满震撼的描述,无疑是一剂效果强烈的催化剂。

“如果连乔恩都被‘恶心’成这样,那我必须得去看看了!”

“听起来比那些千篇一律的青春恐怖片带劲多了!”

“王盛?又是他?这家伙到底能玩多少种类型?”

网络上的讨论热度瞬间飙升。原本局限于恐怖片爱好者和部分学生群体的话题,迅速破圈。

《电锯惊魂》的官方网站和官方论坛(简陋但功能齐全)访问量激增。新线市场部的热线电话(主要接受影院排片咨询)竟然也响得更频繁了些。

3月17日,周一。

经过周末三天的发酵,北美票房初步统计出炉。

当凯伦·李拿到那份来自数据公司的初步报告时,她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电锯惊魂》首周末票房(3月14日-16日):

上映影院数:1,492家

首周末三日票房:21,387,501美元!

“两千一百多万?!”凯伦·李失声惊呼,连忙核对了一下制作成本——一百零三万美元。首周末票房几乎是制作成本的二十倍!单馆票房高达惊人的14,335美元,在当周所有上映影片中名列前茅!

这个数字,不仅远超新线内部最乐观的预期,也瞬间震动了整个北美电影市场的小成本类型片领域。

3月18日,周二。

各大娱乐媒体的报道如雪片般飞来。

《好莱坞报道者》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分析文章:“‘竖锯’游戏震惊票房!王盛低成本惊悚片《电锯惊魂》以超两千万美元首周末成绩,缔造年度第一个票房奇迹!这部仅耗资百万的影片,凭借其独特的概念和病毒式营销,证明了精准定位和创意本身在当今市场的巨大威力。”

《综艺》杂志的标题更为直接:“《电锯惊魂》:一千万倍的回报?新线与王盛再次押中宝,极低成本恐怖片引爆春季档!”

文章详细分析了影片的营销策略,特别提到了乔恩·斯图尔特脱口秀的“神助攻”,认为这种利用特定媒体渠道和意见领袖(即使是吐槽)来引爆目标受众的方式,为小成本影片的宣发提供了全新思路。

《娱乐周刊》则将焦点放在了王盛身上:“从博物馆到死亡陷阱:王盛的类型片魔术。这位中国导演在《博物馆奇妙夜》全球狂揽三亿多美元后,转身用一部极致残酷的低成本惊悚片证明了其无所不能的掌控力。他似乎总能在商业与创意之间找到那个最精准的爆破点。”

就连《纽约邮报》这样的八卦小报也来凑热闹,标题耸人听闻:“脱口秀主持人的噩梦成真!《电锯惊魂》靠‘恶心’观众赚翻!”

网络媒体和论坛更是彻底沸腾。

“SAW”成为了谷歌热门搜索词。

烂番茄上,关于《电锯惊魂》的评分和讨论帖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虽然评分两极分化——爱者奉为神作,恨者斥为垃圾——但热度毋庸置疑。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