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师生对(1 / 2)
午后两点,京信大厦。
盛影传媒集团,董事长办公室。
王盛刚处理完几份紧急文件,内线电话便响了起来,李婷婷的声音传来:“王董,韩董到了。”
“请老师直接来我办公室。”王盛放下电话,起身走向茶海。
办公室门被推开,韩三坪龙行虎步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熟悉的爽朗笑容,只是眉宇间比半年前更多了几分深沉与凝重。
上半年的风浪,对这位中国电影的“掌门人”之一而言,同样是巨大的考验。
“老师,您这消息可真灵通,我这才地不到二十四时。正想着让婷婷约个时间去拜访您。”王盛笑着迎上前,引韩三坪到沙发区座,手上熟练地烫杯、洗茶、冲泡,一套动作行云流水。
上好的武夷山大红袍香气很快在室内弥漫开来。
“你子现在可是定海神针,你回来了,我这心里才算真正踏实点。”
韩三坪接过王盛递来的巧品茗杯,吹了吹热气,呷了一口,赞道,“好茶!还是你这儿的地道。”
他放下茶杯,目光扫过王盛,带着审视,“好莱坞这趟,收获颇丰啊!《博物馆》横扫全球,《电锯》又成了黑马,现在国内外的媒体,都快把你捧成‘东方奇迹’了。”
“运气,加上一点前瞻性的判断而已。”王盛给自己也倒了一杯,语气平淡,“归根结底,还是依托国内打下的基础和咱们的市场潜力。”
韩三坪点点头,对这种不骄不躁的态度很是受用。
他收敛了寒暄的笑容,进入正题:“闲话少叙。你这次回来,正好赶上关键节点。我先跟你聊聊下半年市场的判断,你看看跟你在外面感受到的是否一致。”
王盛坐直身体,做出倾听的姿态。
“上半年的事儿,对行业打击不。”
韩三坪叹了口气,“影院关了半年,制作停摆,人心惶惶。不过,危机里也藏着转机。六月底一切恢复正常后,观众的观影欲望有明显的报复性反弹迹象。七月初上映的几部片子,上座率都出乎意料的好。”
他顿了顿,继续道:“所以,我们对下半年市场非常乐观。特别是年底的贺岁档,将会是检验市场复苏成色的关键,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张伟平那边,《英雄》虽然撤档了一次,但打磨了大半年,宣传一直没停,憋着劲要在今年的贺岁档跟我们一决高下。
你的《功夫》定在十二月,正好对垒。这一仗,不仅关乎票房,更关乎士气,关乎国产电影经过这场风波后,能否重新站起来。”
王盛微微颔首,这些情况与他掌握的信息基本吻合。
他补充道:“我在美国也关注着国内。确实,压抑的需求需要释放。而且,经过这次,我觉得观众会对能带来温暖、希望和简单快乐的电影更有好感。
《功夫》的无厘头喜剧风格和底层逆袭的内核,正好契合这种情绪。至于《英雄》,画面美学登峰造极,但故事内核的争议性,在当下这个寻求共鸣和情感慰藉的阶段,未必是优势。”
韩三坪眼中闪过赞许:“你看得很准。这就是我想跟你聊的第二点,电影‘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布局。”
他身体微微前倾,“你这次在好莱坞的成功,意义重大。上面注意到了,认为这是一条可行的、用商业规则实现文化输出的路径。”
王盛心中一动,知道这才是韩三坪今天来访的核心之一。
“走出去方面,”韩三坪继续道,“你的‘盛影模式’提供了一个范本。不是生硬地推销我们的价值观,而是用国际通行的类型片语言,包装我们擅长的故事元素和美学,先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再潜移默化地传递文化。
你接下来要推进的中韩合拍《假如爱有天意》,还有在《暮光之城》里坚持加入中国演员,都是很好的尝试。上面希望,盛影能在这方面继续探索,趟出一条更宽的路来。”
“这是自然。”王盛肯定道,“单一市场的天花板是看得见的。未来的竞争必然是全球性的。
我会利用在好莱坞建立起来的渠道和信誉,一方面继续将我们的优质内容,比如后续的电视电影、合拍片,推向海外。
另一方面,也会以投资、联合制作的方式,参与到更多国际项目中,但不是简单的跟投,而是要争取创意主导和收益分成,就像我跟新线谈的模式一样。”
“好!要的就是这个志气!”韩三坪抚掌,“那‘引进来’呢?你有什么想法?”
“CEPA是大利好。”王盛分析道,“港岛电影工业成熟,类型片经验丰富,能有效补充我们的内容供给。但引进不能盲目。
我的策略是,优先引进类型明确、制作精良、符合内地观众口味的商业片,比如我投的《新警察故事》、《千机变》这类。
同时,也要利用合作,将他们的工业化流程和类型片创作经验化为己用,反哺我们自己的团队。
至于韩国电影,核心还是为了掌握选择和发行的主动权,服务于我们自己的市场战略和文化交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