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府试(2 / 2)
“问:漕运之利,通南北而足京师;屯田之制,实边陲而省转输。二者如何相济试陈所见。“(策问题目结构仿弘治年间湖广乡试“漕运屯田相济“题,见《湖广通志》收录的旧科试题)
秦思齐脑中闪过赵远明书房里那幅《漕河全图》。他先以“转般法“破题,又引《明会典》中“支运、兑运、改兑“三制比较,最后写到“宜於淮、徐等处置仓转运“时,听见传来“刺啦“的撕纸声。
一个中年考生正將写满的十页答卷一张张撕碎。那人边撕边喃喃自语:“十年...整整十年...“纸屑像雪片般飘落在號舍外的水洼里。
终场云板响起时,暴雨正冲刷著贡院的百年砖瓦。秦思齐在弥封处按下指印,发现硃砂油泥里混著金粉,这是武昌府特有的“朱衣点额“吉兆。(弥封流程採用正德年间王鏊《震泽长语》记载的“朱印油泥加金粉“之法)收拾考具时,从板壁缝隙飘来张纸条,上面画著个夸张的魁星点斗图,旁边题著:“三日灯火,一生功名。“
走出號舍那刻,晚霞突然穿透云层。秦思齐眯眼望去,只见贡院屋脊上的螭吻在夕照中宛如活物。
“出来了!出来了!“秦茂山的声音炸响在耳畔。秦家眾人围上来,询答题如何时,却被秦茂才用菸袋锅敲了手背:“触霉头!场外不谈文章!“
街角处,赵明远正被家僕用门板抬著。他左脚肿得像馒头,却还挥舞著本《程墨精选》:“我策论里用了你说的水次仓!“话音未落就疼得齜牙咧嘴,原来三日不敢如厕,竟憋出了淋症。
那些刚经歷三日鏖战的学子们,此刻正散入城中各处酒肆茶楼。秦思齐看著刚洗过的砚台,背后上“铁砚磨穿“,做起了一首打油诗:
“三日不是三场梦,九转丹成九转功。“
“万里风云从此始,天边日月正当中。“
(“三日不是三场梦,九转丹成九转功”:经歷的考试(如古代科举考试的乡试、会试、殿试等)並非如同梦境一般虚幻,而是真实的经歷,是通过自身努力去实现目標的过程。后一句中“九转丹成”是道家用语,指经过多次反覆提炼,最终炼成金丹,“九转功”则强调了这是经过长期不懈努力、艰苦修炼才取得的成果。这里可能是用炼丹的过程来比喻通过三场考试就像经过九转炼丹一样,是一个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成功的过程。
“万里风云从此始,天边日月正当中”:意味著经过前面的努力,从此將开启一番宏大的事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像万里风云在眼前展开。“天边日月正当中”描绘出一种正值鼎盛、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景象,暗示著此时正是人生的大好时机,前途一片光明,如同太阳和月亮在天空正当中,光芒万丈,也表示取得成功后將拥有辉煌的未来。
我想表每一次通过努力取得阶段性成果后,都是迈向更广阔天地,做更好的自己)(瞎写的,请勿当真)
(舞弊手段:叶盛《水东日记》卷八记载明代科举搜检时,曾从考生“髮髻、靴底、腰带“中搜出微型抄本,与文中束髮冠藏绢帛的细节一致。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阅读。
號舍规格:《湖广通志》“建置志“明確记载明代贡院號舍“深四尺,广三尺,高六尺“,贡院逼仄。
试题设置:成化、弘治年间湖广乡试常以“四书闕文““漕运屯田“为考题,见《湖广通志?选举志》收录的旧科试题汇编。
膳食標准:《明会典》“科举通例“规定考生日给米二升、盐菜银三分,但地方常剋扣,文中“醃菜叶配穀壳饭“为写实。
弥封流程:王鏊《震泽长语》记正德年间弥封用“硃砂油泥加金粉“,既防篡改又暗合“朱衣神点额“的科举吉兆传说。这些是形式主义,主要是对百姓有交代,口號要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