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给神医的惊喜(1 / 2)
第225章给神医的惊喜
朱高煦兄弟两人在带著外公徐达看完徐辉祖之后,便离开了永乐朝,前往洪武朝。
他们计划在洪武朝呆上十余日的时间,待到正旦节之后,再返回永乐朝。
在明朝四人组离开农家乐不久之后,农家乐中又迎来了几位熟人。
正是许久不见的李承乾以及三位神医。
从三神医脸上洋溢的笑容可以看出,这段时间他们收益匪浅。
见到张泊,四人也是齐齐问好。
“店家。”
“快快请进。”
將四人引进屋內,他们也顿时感觉到了屋內的不同。
“店家,与外面的天气相比,屋內实在是太过凉爽了一些。”
李承乾发出了由衷的讚嘆。
“这都得靠那边空调的作用。”
张泊拿出一只雪糕,递给李承乾。
他可不敢將雪糕给三位神医吃,这三位神医的年纪可是不小了。
张仲景五十七岁,华佗六十二岁,孙思八十岁。
万一吃出个好万来,他可就是罪人了。
三位神医看到了雪糕上冒出的丝丝寒意,也是明白了店家的用意。
张泊为四人倒好茶水,坐下后,李承乾向张泊提及了他今日来此的目的。
“店家,不知玄德公今日可否来此。”
“玄德公目前並未来此。”
先前李承乾已经和刘备约定好了见面的时间,就在这个时间段。
想来刘备目前也在往这里赶路。
“这样啊,那我便在此稍作等待。”
“高明,在你没有来此的这段时间,又来了两个朝代之人。”
“哦,不知是哪两个朝代”
李承乾脸上浮现出些许热切之色。
他现在脑海中就一个想法。
来者会不会是他大唐后人。
“一人名为岳飞,是一名將领,来自南宋,距离贞观十年约有490年,一人名为朱高煦,乃是一位藩王,来自大明,距离贞观十年约有770年。”
“南宋,大明嘛。”
李承乾的脸上浮现出淡淡的失落。
目前来看,似乎汉朝有两位来客,宋朝也有两位来客,至於明朝,则是有了三位来客。
就他大唐,仅有他一位来客,
不过,李承乾的失落转瞬即逝他相信,凭藉店家食肆的神奇,他总有一日,总能见到他李唐的后辈。
想到这,李承乾端起桌上的茶水一饮而尽。
这时,张泊看向了同样在饮茶的三位神医。
“元化先生,仲景先生,此次大唐之行如何”
原本脸上就洋溢著笑容华佗与张仲景,脸上的笑意更甚。
“托孙真人的福,一切顺利,此次的大唐之行,我与元化见识甚多,大唐所收录的药材典籍之类远超我东汉,这段时间我与元化受益匪浅。
“是的,不仅如此,我们两人与孙真人在这段时日在太医院免费为百姓们免费诊治,算是验证了不少《赤脚医生手册》中所写的內容。”
华佗与张仲景两人谈及此行的收穫,面色红润,侃侃而谈,一点都不像一位老者的模样。
“既然如此,我这有一个东西,想对你们应该会很有兴趣。”
华佗与张仲景立马停下了说话的势头,与孙思邈一道,三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张泊。
他们可是知道,店家出品,没有凡品。
“店家,不知为何。”
“其名为大蒜素与青霉素,在我们后世,有一个统一的称谓,抗生素。
比如先前我给予玄德公的那治疗背疽的药物,就是青霉素。”
三人在《赤脚医生手册》上看到过青霉素,所以並不陌生,只不过大蒜素“
“大蒜素,莫非此物与大蒜有关。”
孙思思考片刻说道。
“没错,其製作方法正是与大蒜有关,而无论是大蒜素还是青霉素,在古代都弥足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它们能够治疗绝大多数因为细菌感染而导致的病症。
並且,无论是在东汉末年还是大唐,都有培育这两者的条件,换而言之,你们能够在各自的朝代拥有大蒜素与青霉素。”
张泊的一番话令的三位神医呆立当场。
作为將《赤脚医生手册》翻来覆去,看的滚瓜烂熟的三人,他们知晓细菌感染究竟是何等麻烦的病症。
可以这么说,在古代,近乎於有九成的病症,都与细菌感染有关。
但是店家口中所提到的那两味药,竟然能够治疗绝大部分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病症。
这意味著什么
这简直就是神药!
而且,从店家的口中,他们还知道了,这神药是可以製作的。
没有什么能够比这消息更加能够令人振奋的了。
如果製作出此等神药,那无疑会挽救成千上万的百姓性命。
“店店家,不知这两种神药该如何製作。”
“稍等我片刻的时间,我去取一样东西。”
大概过了两分钟的时间,张泊回来了。
手中拿著的,正是三部手机。
將其中一部手机点开,將之放到了三神医的面前。
“这就是製作方法。”
三神医的心神当即沉浸其中。
大约过了五分钟的时间,三人这才缓慢抬头。
他们眼中纷纷浮现出跃跃欲试之色,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一试。
“三位神医稍安勿躁,这手机中除了製作大蒜素与青霉素的方法,里面还有一些你们之后朝代的医书。”
“我们之后朝代的医书!”
又是一个大惊喜。
可以说,他们三人,能够成长到如此程度,与借鑑以往的医书那是密不可分。
就例如华佗与张仲景,借鑑《黄帝內经》,《神农本草经》,《难经》。
孙思邈除了借鑑以上这些典籍之外,还借鑑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当然,借鑑仅仅是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走出了一条属於自己的道路。
如此这般,才能歷史留名。
既然借鑑以往的医书,都有如此收穫,那借鑑以后的医书,那收穫,简直是难以想像。
因而,他们有些迫不及待地询问该如何在手机上看书。
隨著张泊的操作,一排排书籍就赫然出现在手机屏幕之上。
而三人的自光全都聚焦到一部手机之上,
“《洗冤集录》,这名字好生怪异,看上去有些不似医书”
“孙真人,这也是想当然的,因为这位医生,他在验伤、验尸、血型鑑定、检骨、死伤鑑別、
毒物分辨,以及急救法、治服毒药方等方面颇有建树,与你们研究的方向大为不同。”
《洗冤集录》可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巨著,也正因为此,本书的作者宋慈被称为“法医学之父”,並开创了“法医鑑定学”
这下子三位神医脸上均浮现出瞭然。
果然,能够歷史留名的医师,確实有其独到之处。
“店家,不知此人是谁,又是何时之人。”
“此人名为宋慈,南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