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倭国眾生相(1 / 2)
陈玄並未急於去寻找那特定恶鬼的踪跡,
而是如同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融入了这异国都城的街巷之间,
以其超然的视角,细细品味、观察著此地的风土人情。
结合之前一路行来的见闻,一幅关於这个时代倭国的清晰画卷,在他心中缓缓展开。
文化之贫瘠,触目惊心。
目光所及,无论是街边叫卖的贩夫走卒,还是行色匆匆的普通民眾,
绝大多数人脸上都带著一种近乎麻木的茫然。
他们的生活似乎仅仅围绕著最基础的生存——劳作、缴纳沉重的赋税、然后勉强果腹。
陈玄曾在一个看似颇有权势的武士家族门外,看到其子弟在庭院中练习书写。
而他们所临摹的,赫然是来自大唐的汉字!
所诵读的典籍片段,亦是夹杂著生硬倭语发音的汉文。
经过探查与搜魂零星几个稍有学识者,他得以確认:
在此时的倭国,文字与知识是被极少数人垄断的稀缺资源。
唯有皇室、高高在上的公卿贵族、
以及极少数与大陆有贸易往来、富裕的大商人家庭,才有机会和资格学习文字。
而他们所学的,几乎完全依赖於跨海而来的大唐商船所带来的文化典籍。
无论是佛经、史书、乃至最基本的启蒙读物,都被视为珍宝,
被上层阶级严格把控,成为他们维持统治、彰显身份的工具。
普通平民,终其一生,也难有机会触碰文字的门槛,
他们的思想与命运,从出生起便被无形地禁錮在了一片极其狭隘的天地之中。
这种知识的垄断,比財富的垄断更为彻底,也更为可怕。
贫富之悬殊,犹如天堑。
行走在京都的街道上,这种差距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
一边是朱门酒肉臭,高墙深院之內,隱约传来丝竹管弦之声,
身著华丽衣服的公家女子在侍女簇拥下乘牛车缓缓而过,留下阵阵香风;
武士宅邸中,不时传出练习剑道的呼喝,
以及享用精米至大唐传来的珍贵调味品的盛宴。
而另一边,则是路有冻死骨的悽惨景象。
在繁华主街的背面,狭窄骯脏的巷里,挤满了低矮破败的长屋,
那是无数下层贫苦农民的棲身之所。
面黄肌瘦的孩童衣不蔽体地在垃圾堆旁玩耍,骨瘦如柴的老人蜷缩在角落,眼神空洞。
空气中瀰漫著贫困、疾病与绝望的气息。
沉重的赋税,如同大山,压得这些普通人喘不过气来。
他们辛勤劳作一年的產出,绝大部分都被层层盘剥,最终流入极少数人的囊中。
绝望与欲望,滋生妖魔。
正是这种极度的压抑、不公与精神的荒漠,为邪祟的滋生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
人心的绝望、怨恨、贪婪、暴戾,在这片土地上匯聚、发酵,
如同看不见的瘴气,瀰漫在空气之中。
陈玄清晰地感知到,不仅仅是城外山林,
就连这看似秩序井然的京都城內,也潜藏著无数的阴暗。
方才进城时察觉到的那些潜伏在人群中的恶鬼气息,並非孤例。
在他的神念扫视之下,某些阴暗的角落、废弃的宅院、
甚至一些看似普通的民居內,都隱隱传出微弱却確实存在的妖气或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