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悄然易主(1 / 2)
最好能花钱消灾,建立一种隐秘的“合作关系”,而非彻底沦为白莲教的信徒。
许宣点点头,人之常情,不是所有人都如梁国县令那般识时务、懂进退。
目光平静地在郑廉那张有些讨好的脸上,仿佛在看一块即将被雕琢却仍心存侥幸的顽石。
所以.
我抽了你三鞭子,难道仅仅是为了让你低头合作?
还是你真把白莲教当做什么救苦救难、不计前嫌的理想组织?
就算以前是,但现在的北地白莲不是了。
本座北上,就是为了拨乱反正肃清教风而来!
当然现在……还没开始拨,教里教外,还是反的。
这念头在心中一转,随即化作唇边一抹冷冽的弧度。
当即脸色一沉,方才那点虚假的温和荡然无存,声音坦率得近乎残酷:
“给脸不要。”
短短四个字,如同冰锥凿地,掷地有声。
场中刚刚因他现身而勉强有些热络的氛围,瞬间冷冽如数九寒天。郑廉瞳孔骤缩,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好一个大慈法王,怎么能这么话?
太……太不讲究,太不体面,太不礼貌了!
惊怒之下,就只是怒了一下。
因为大慈法王根本没给他喘息或反驳的机会,那冰冷的言语如同连珠箭矢,继续毫不留情地射来:
“你以为那南北才子云集的文会,是怎么一夜之间起来的?”
“你以为祥瑞之争,是怎么从郡县传闻闹到朝野瞩目的?”
“你以为朝堂上那些要你脑袋的压力,是哪来的?”
“你以为宫里那黄门的态度,前后转变,又是怎么来的?”
每问一句,郑廉的脸色就灰败一分,这些问题如同重锤,一下下砸碎了最后那点自欺欺人的侥幸。
最后,大慈法王微微前倾,那笼罩在光晕中的面容似乎能穿透一切伪装,直视郑廉颤抖的灵魂,一字一句,清晰无比:
“都是我白莲教干的。”
“你,我能放过你吗?”
这些话,一句比一句冷,一句比一句重,冻得人骨子里都在颤栗,仿佛连血液都要凝固。
郑廉随后就是愤怒,愤怒于对方果然在暗中推波助澜,将他一寸寸逼入绝境,根本不是什么慈悲救世的善类。
随即是畏惧,畏惧对方的渗透力度竟如此可怖,文会、舆论、朝堂、宫闱,处处都有白莲教的影子。
他们何时织就了这样一张无形的大网?
绝望感再次如潮水般漫上心头。
原来自己早已是网中之鱼,而撒网之人,此刻正站在面前,冷眼欣赏他的挣扎。
好生可怕!
不是白莲教三十年前总坛被破,早已不足为虑吗?
怎么这几年……感觉其声势非但未衰,反而越发浩大,手段更是翻新,竟有了几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暗中操纵人世浪潮的意味?
就在心绪如坠冰窟之际,那刚刚还冷言冷语的大慈法王,话锋竟陡然一转,换上了一副悲悯温和的腔调。
前一刻是凛冬寒风,此刻却似春日暖阳,这极致的反差让郑廉一时怔住。
“郑大人,也莫要心怀怨念。”
“黄泉是你挖破的,献祥瑞也是你开启的。”
“凡事必有初,及其初而为之则易,无其端而发之则难。”
“同时这既是磨难,也是机缘。”
那白衣身影语气柔和,仿佛在开导一位迷途的挚友。
“你再细想,我们既然能发动文会为你造势,也能让祥瑞之事上达天听;既能联络朝中大员为你张目,亦可影响宫中内侍为你话……”
微微一顿,声音里带着一种蛊惑人心的力量:
“那么……要将你扶上青云,岂不是轻而易举?”
“一边是平步青云,光耀门楣;一边是身败名裂,跌入九渊。”
“郑大人,你,这……很难选吗?”
郑廉怔怔地听着,心中的天平早已倾斜。
难选吗?
其实……一点也不难啊。
在赤裸裸的现实与生存面前,那点微不足道的坚持和恐惧,显得如此可笑。
而许宣化作的大慈法王,给出了最后一击,轻飘飘的一句却如惊雷炸响在耳边:
“再,朝中的白莲教……还少吗?”
是啊!
郑廉恍然顿悟!
连洛阳城里的那些衮衮诸公,都与白莲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一个区区郡守,在这里纠结什么清白立场,岂不是螳臂当车,愚不可及?
再大人物勾结白莲,我也勾结白莲,那么.我和诸公同行,也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