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众望所归(1 / 2)
顶级神兵如紫郢、青索自有其天命轨迹难以强求,但那些次一级的飞剑法宝却全凭个人气运收取。
打开沉重的玄铁库门,只见里面宝光隐隐,灵气四溢。
许宣目光如电,在琳琅满目的兵器架上扫过,伸手摄来四五件品相最好的:一柄泛着青光的断玉钩、一套七根闪烁着星辉的破甲梭、一面刻着八卦符文的护心镜……掂量一番,却多少有些失望。
这些二线法宝威力尚可,用来对敌绰绰有余,但总觉得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特色。
正当他收拾妥当,准备离开时,燕赤霞却从身后叫住了他。
这位虬髯剑客道:“许兄,且慢。库房里这些都是正道法宝……但秘库之中几件特别邪门的法宝,你要不要一并带下去试试?”
“都是些煞气冲天灵性诡异的玩意儿,我担心新入门的弟子心志不坚,容易被其蛊惑,就单独收了起来。”
“不过以许兄你的手段……不定正好能在黄泉里派上用场?”
新蜀山成立以来,弟子们向来以斩妖除魔为己任,常年与各路邪道交锋。
每次除魔成功后,自然缴获了不少魔道法器。
这些战利品中,有些品质确实不凡,特别是从毒龙尊者那等魔道巨擘手中夺来的几件,更是堪称顶级魔兵,威力丝毫不逊于蜀山传承的镇派神兵。
若要将这些魔器彻底摧毁,不仅可惜,而且极其困难。它们往往与天地间的负面气息相连,极难根除。
于是燕赤霞便将这些危险品统一封存,打算慢慢炼化其中魔性,做个“无害化处理”。
这些邪兵都被严密保管,绝不让弟子们长时间接触。毕竟“邪兵“二字绝非虚言,它们蛊惑人心引人入魔可是本能,稍有不慎就会反噬其主。
至于为何不担心许宣会被这些魔器影响.
这么吧,当初那柄凶名在外的“胜邪剑“在许宣手中不过数月,就学会了收敛全身煞气。
如今即便将它随意摆在闹市街头,也不会对过往行人产生半分影响。
可见这位“白莲圣父”在调教魔道法器方面,确实有着非同寻常的天赋。
而许宣一听到“邪门法宝”四个字,顿时眼前一亮:“有点意思,我看看。”
恰好胜邪被阴阳法王又又又打断了之后到现在还没有恢复元气,只能蜗居在厄土之中蕴养,让出了一线作战序列。
燕赤霞带着他走进一间特制的密室,接连解开三道敕令封禁。
刚推开石门,一股阴风便扑面而来,其中夹杂着鬼哭狼嚎之声,贪嗔痴三毒与六欲邪气在室内纵横交错,血煞、骷髅、阴火等魔道气息更是寻常。
更令人称奇的是,每件邪器都被整齐陈列在玉架上,贴着编号标签,旁边还附有详细的介绍玉简:
“七情扇:以七情为引,能乱人道心”
“万魂幡:内封九千阴魂,煞气冲天”
“血神刀:化血神刀仿品,饮血而生,凶戾异常.”
许宣饶有兴致地一件件看过去,忍不住笑出声来,什么保安堂收容所?
目光在诸多邪器中扫过,最终被石台中央一套森然刀具牢牢吸引。
只见这些刀身呈现出诡异的紫褐色,质地宛若枯骨,刀面上镌刻着密密麻麻的《天龙八部—阿修罗》经文,每一笔都透着森森鬼气。
刀柄上精雕细琢着怒目圆睁的阿修罗神像,刀尾更是嵌着一枚经过特殊炼制的人头盖骨,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寒意。
随手取起一柄细观,但见刀锋过处,无数冤魂虚影自然浮现,环绕刀身哀嚎不绝。刀光中蕴含的阴邪之力几乎凝成实质,不仅能腐蚀法宝灵光、污秽护体真气,更可直接影响对手心智。
若被此刀所伤,怕是连修道人的元神都要被斩去三分。
更令人心惊的是,这样的魔刀竟有整整二十七柄,此刻全部被玄门符箓封禁在特制的青玉石台上,层层迭迭的禁制光晕将它们散发的凶煞之气勉强压制。
“好一套修罗刀。”许宣指尖轻抚刀身上的经文,感受其中汹涌的魔性,“你们这是又打上哪个魔教总坛了?”
新蜀山这群人的“主观能动性”实在厉害,连这等成套的顶级魔兵都能缴获回来。
燕赤霞闻言却是面色古怪:“这事来话长,其实是李英奇那丫头的功劳。”
前些时日李英奇在西南方向降妖时,发现几座镇诡异地勾连在一起,暗中封锁了所有进出通道,只许进不许出。
这丫头也是胆大,一边借用保安堂的权势调动当地官兵破开外围村寨制造混乱,自己则从另一侧潜入核心区域。
发现里面竟有个魔道凶人,正以数千生人精血祭炼这套修罗魔刀。
当即发出信号,召集了‘二英一云’以及齐金蝉,连燕赤霞也被叫去助阵。几人合力围攻,竟然拿之不下。
眼见魔头凶威滔天,李英奇当机立断,先以蜀山剑阵将其困住,又暗中传讯请来自家师尊——江南水君青大王。
几方势力合力围剿,硬生生磨死了这个修为高深的魔道巨擘,最终夺得了这套修罗魔刀。
许宣听得连连点头,脸上露出老怀大慰的神色:“不错不错,遇事冷静,懂得借势,知道摇人.这套应对堪称典范。“”
保安堂简直就是未来剑仙的黄埔军校,同时也明白方才燕赤霞为何眼神那般怪异了。
这丫头的行事风格,分明就是得了真传啊。
撞破阴谋后先借官府权势制造混乱,再用兵法分割战场,最后召集人手正义围殴,连请大腿出山助阵这套流程都如出一辙。
杀人夺宝后还能妥善收尾,整个流程行云流水。
怎么呢天命杀星就该是这个样子。
至于兵法和围殴这些手段.都是后天学习进步来的嘛。
他不再多言,袖袍一卷便将整座石台连同二十七柄修罗刀尽数收起,化作一道流光直奔荥阳而去。
途经长江时,江心深处传来一道若有若无的注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