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财神到(2 / 2)
只要这份野心不是谋反的异心,那便是他求之不得的,如今的于阀,太需要这种有能力、有冲劲的人来撑场面了。
近年来,于阀正是多事之秋。
先是代来一脉步步紧逼,处处挑衅。
接着是族中各房心怀叵测,暗中算计。
而后长子惨遭毒手,幼子年纪尚轻,难以服众。
就在不久前,又出了何有真那等吃里扒外的丑闻……
桩桩件件,都快把他这把老骨头压垮了。
他现在太需要一些振奋人心的事情来向所有人彰显阀主的能力,证明于阀依旧稳固了。
至于杨灿在八庄四牧暗中拢络人心的小动作,于醒龙心里门儿清,却也只当没看见。
一个人想往上爬,怎会不建立自己的班底?若连这点小动作都没有,要么是无能,要么是藏得太深。
况且,以八庄四牧的体量,就算全被杨灿攥在手里,也翻不起什么大浪,还不足以让他心生忌惮。
待杨灿终于说完,停下来喘口气时,于醒龙才缓缓开口,声音里满是欣慰:
“好,做得很好。老夫果然没有看错你。如今,整个长房都交给你打理了,莫要叫老夫失望。”
“喏!臣定不负阀主所托!”杨灿立刻躬身行礼,声音铿锵有力,眼神里满是坚定与感激。
于醒龙摆了摆手,嘴角带着笑意,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但凡在他书房里待得久的,都是述职不顺、让他不满意的人。
而让他满意的,几句话便能结束,总不至于拉着属下在这里聊上一个时辰的家常。
杨灿再次躬身行礼,随后轻轻转身,脚步放得极轻。
他缓缓退出书房,直到房门轻轻合拢,才挺直脊背,举步离去。
看着房门合拢,一直侍立在旁的老管家邓浔上前一步,低声道:“老爷,这个杨灿,是个可塑之才,值得栽培。”
于醒龙缓缓点头,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案,发出“笃笃”的轻响,眼神里带着几分深邃。
“我之前让你物色的年轻主事的名单,你要尽快拟定好。
老夫打算用五到十年的时间,扶持一批年轻的执事上来,慢慢替代东顺、易舍那些人。”
“是,老奴已经在着手准备了。如今除了杨灿,老奴又发现了两个不错的年轻人。
他们品性、能力都尚可,已经把他们的名字添进名单里了。”邓浔躬身应道,语气恭敬又沉稳。
于醒龙满意地点了点头,指尖摩挲着紫檀木匣子的边缘,眼神渐渐沉了下来。
自从何有真暴露出他就是“山爷”,暗中勾结外人、算计于阀的消息传开后,于醒龙就动了扶植一批年轻势力的念头。
连他最信任、平日里表现的最拥戴他的何有真,都成了藏在他身边的一只吸血水蛭。
那么东顺、易舍之流,又能有多可靠呢?
于醒龙现在谁都不信了。
那些老臣盘踞阀府多年,根基深厚,个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稍有不慎,便可能酿成大祸。
所以,他要换一批人,换那些根基尚浅、野心勃勃却又暂无背景的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不管是为了自己能爬得更高,还是真的对于家忠心耿耿,都只能一心一意为于家做事,只能靠做出亮眼的业绩来证明自己。
等他们渐渐成长起来,像如今的东顺、易舍一样开始尾大不掉的时候,但还不至于脱离阀主掌控的时候,便再换一批新人上来。
这个循环往复的法子,于醒龙觉得可行。
他甚至想将其立为不宣之秘的制度,让他的儿子、孙子,一代代作为家规继承下去,确保于阀的权力始终牢牢握在主脉手中。
想到这里,于醒龙缓缓说道:“既要重用杨灿,就得按祖上定下的规矩来,好好查一查他的底细。
他的家世、过往,一点都不能疏漏。对杨灿的调查,现在进展如何了?”
邓浔连忙欠身,恭敬地道:“自从上次阀主提起此事,老奴就派人去了江南。
算算日子,如今应该已经抵达江南地界,开始查探了。”
……
江南,吴州。
作为这座水城的命脉,通衢街此刻正褪去白日的喧嚣,换上另一副鲜活模样,成了吴州夜里最热闹的所在。
灯火如昼,人声与乐声交织在一起,连空气里都飘着酒肉香与茶香,将江南夜色的温婉揉进了市井的鲜活里。
“醉江楼”是吴州城里数一数二的酒楼,三层楼阁通体挂着朱红宫灯,灯影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青石板路上,拼凑成一片片细碎的光斑。
楼外的幌子在晚风里晃荡,“醉江楼”三个烫金大字格外醒目。
门口的店小二穿着青色短打,肩上搭着白毛巾,扯着嗓子招呼客人:
“里边请嘞!刚到的长江肥蟹,配着新酿的女儿红,暖身子嘞!”
楼内更是热闹,二楼雅间的窗户半开着,丝竹之声顺着风飘出来。
更有歌女柔媚的嗓音唱着江南小调,靡靡之音混着酒气,勾得路人脚步都慢了几分。
偶尔有醉醺醺的士族子弟从雅间出来,摇摇晃晃地扶着栏杆,高声与楼下熟人打招呼,笑声爽朗,惊飞了檐角下栖息的夜鸟。
醉江楼斜对面是“清风茶馆”,则是另外一番热闹。
门口没什么花哨的装饰,只摆着几张长条几案,配着粗木长凳,却坐满了人。
挑着担子的货郎、赶夜路的旅人、逛街走累了的百姓……
不管认不认识,坐下来喝杯热茶,三言两语就能热络地攀谈起来。
他们的话题从田间的收成聊到城里的新鲜事,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子烟火气。
两个身着粗布长衫的男子站在街角,交换了个眼神,很显然,这茶馆人多嘴杂,最适合打探消息。
他们身材比江南人高大些,皮肤也带着几分关陇地区的黝黑,走在人群里格外显眼。
这两人正是邓浔从天水派来的探子,一个叫李青云,一个叫元一一。
此番南下江南,他们身负重任:查清杨灿的底细,确认他是否真为江南人氏,是否因遭士族迫害,才逃亡陇上。
两人快步走到茶馆,在一张还剩两个空位的长凳上坐下。
元一一抬手招呼茶博士:“来壶热茶,再要一碟盐炒瓜子儿。”
茶博士应了声“好嘞”,很快端来粗瓷茶壶和一碟炒得喷香的瓜子,油光锃亮的,看着就诱人。
李青云端起茶壶,给两人各倒了杯茶,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耳朵却竖得老高,仔细听着邻桌的谈话。
有人说今年桑麻收成好,布价要降;有人聊城西张家嫁女,嫁妆摆了半条街;
还有人说吴山书院来了位新先生,学问高深……
全是些家长里短的琐事,没半点有用的信息。
元一一拿起一颗瓜子,慢慢嗑着,目光落在同桌的货郎身上。
那货郎穿着短褂,腰间别着个小账本,一看就是整天走街串巷的主儿。
这种人最是消息灵通,哪家有红白事,哪家出了新鲜事,没他不知道的。
元一一清了清嗓子,便带着点刻意放缓的关陇口音,试探着开口了:
“这位大哥看着就是常跑外的,耳目灵通得很。不知咱们吴州罗家的事儿,你可知道几分?”
他这口音一出来,货郎就抬眼看了他一下,显然听出了他的外乡口音。
邓浔虽是一位老练的管家,安排探子时也考虑过口音问题,可是没办法解决啊。
天水境内,既可靠又能说一口流利江南软语的人实在难寻,只能让两人尽量收敛口音了。
货郎放下手里的茶碗,脸上露出几分得意,拍了拍胸脯:
“你问罗家啥事?反正吴州城里的事儿,就没有我没听说过的,要是连我都不知道,那旁人就更不知道了!”
元一一心里一喜,身子往前探了探,声音压得更低:
“那我跟老哥打听件事,听说吴州罗家嫡女,跟一个寒门士子好上了,还私订了终身?这事儿你听说过吗?”
货郎一听,眼睛“唰”地亮了,身子也凑了过来,压低声音:
“哎哟!听你口音是外乡人啊,没想到连这事儿你都听说啦?”
李青云一直没说话,此刻见有戏,连忙把面前的瓜子碟儿往货郎那边推了推。
李青云脸上堆着笑:“这么说,老兄你知道这事儿?”
货郎咧嘴一笑,露出两排黄牙,伸手抓了把瓜子,一边嗑一边卖弄起来。
“那是,我这整天走街窜巷的,就是个‘包打听’啊!这事儿啊,好多人都知道了,你说我能不知道?”
李青云和元一一悄悄对视了一眼,目中满是惊喜。
确认了!
杨执事没有说谎,这件事儿是真的!
虽说他们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可他们千里迢迢从天水赶来,自然要打听清楚,免得遗漏了什么细节。
元一一忙又抓出一大把炒瓜子,堆到货郎面前,笑得更加热络了。
“左右咱们闲着没事,老兄你要是不忙,就给咱细说说?”
货郎掂了掂手里的瓜子,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嗨,你要说这事儿啊,那就得从罗家姑娘有一回去庙里上香时说起了……”
货郎眉飞色舞地说起书来,茶馆角落里却有个人悄悄地站了起来。
那人穿着一身青布衫,原本正低头喝茶,听到这一桌双方对话后,不禁抬眼瞄了瞄李青云和元一一。
很快,听着那货郎的讲述,他的眼神里露出几分惊喜。
他忙掏出两文钱放在桌上,向茶博士指了指桌上,话也没说,生怕惊动了讲的眉飞色舞的货郎,便悄然离开了。
他初时脚步并不快,可刚踏出茶馆门口,就立刻加快了速度,从来来往往的人群中飞快地穿梭着。
前些时日,吴州城里来过两个外乡人,到处打听罗家嫡女与寒门书生相恋的故事。
人家当然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于是他们就贴心地把杨灿说过的故事告诉了对方。
什么罗家嫡女与寒门士子相恋,最后被罗家棒打鸳鸯,杀了她情郎满门,那寒门士子只一人身免,从此逃亡他乡吧啦吧啦。
对方听了,当然依旧表示从没听说过。
可是从没听过是从没听过,现在听他们说了,那以后就是听过了啊!
于是,一转头那些被他们询问过的人,就把这个刚听说过的故事,再做点加工就说给别人听了。
于是,这个无中生有的故事,就像长了翅膀似的,一传十、十传百,从街头传到巷尾,很快就闹得满城皆知。
而那两个自作聪明的探子,正是代来城于睿于公子派来的人。
他们见没人知道“真相”,便断定是杨灿在说谎,此时已经高高兴兴地回代来城复命去了。
这事儿传到罗家时,可把罗大将军气了个倒仰。
罗家是江南大族,现任家主罗霸,官拜持节都督三州军事,手握重兵,在吴州地位显赫。
他有四个儿子,女儿却只有一个,名叫罗湄儿,字澜姝。
女子十五而笄,束发加簪,标志成年。
因此士家大族的女孩儿,十五岁行及笄礼时,无论是否已经许嫁,都要长辈为其取“字”,从此替代幼年时用的“名”。
罗湄儿罗澜姝,去年刚取了字。
罗大将军视其如掌上明珠,早就给她与江南大士族赵家订了亲。
如今竟有人造这种谣,毁他女儿的名声,这不是打他的脸吗?
罗大将军当即下令,悬重赏追查那两个造谣的探子。
只不过,一路追溯到两个关陇口音的外乡人时,线索断了。
因为那两个外乡人问了一圈,无人知晓其事,便断定杨灿在说谎,已经高高兴兴地回代来城复命去了。
饶是以罗大将军的势力,也没法再找到这两个王八蛋。
这事儿才过去不到十天,结果今天,两个操着关陇口音,询问罗家嫡女风流韵事的外乡人,又出现了。
在那个快步离去的青衫人眼里,这哪是什么外乡人呐?这分明就是老天爷给他送上门来的一笔丰厚赏金。
赶紧去报信儿,可别被别人抢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