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治水(2 / 2)
毕竞,后世也有人决了黄河来阻遏敌国军队,比如说大宋。
以水代兵的荒唐事情,基本都是封建时期的恶政,只有统一的国家才能集中精力去治理黄河,不过未必能完全成功,元朝末年集中全国之力修黄河,最终修出了一个朱元璋。
一切,最终都能让人感慨一句时也命也,好在大唐的天命似乎还没断绝,相应的人事和钱粮调动都在武安的强行指派下全部顺畅到位。
武安的要求倒是很简单,他只要看见自己的计划和政令得到推行,现如今发展壮大的千骑探子被成批派往河北河南地区,他们会成为武安的眼睛和嘴。
我管你这的那的,人力物力我都给弄到位了,办不好事你们就等著被我办吧。
崔知辩也是带著这样的心思来到了当地,他和武安早已通过气,前者虽然也在暗地里提防自己被武安卸磨杀驴,但这次他知道,確实是清河郡王给自己的一个机会。
而且事后,这份功劳还得分一半给清河郡王,因为他领导有功。
河工难修是实话,不过若是轻轻鬆鬆就能捡到一个大功劳的好事,別人早就抢著上了。
快马加鞭,水路五日。
崔知辩虽然上了年纪,但身体是真的结实,等他到地方开始主持防河政务且给武安写回信的时候,已经是十天之后的事情了。
不仅是他,无论是作为副手的监察御史张柬之,还是作为“代表”被指派过去学习的宋璟,都有相应的信件送达。
张柬之先前在武安的授意下,在东都城里直接以犯上作乱鼓动谋反等罪名,当场杀了武攸寧,武家推出来当头面人物的第二对兄弟,就此烟消云散。
武攸寧本身的性格就不是擅长干勾心斗角活儿的人,不过正常来讲,一个人如果看到弟弟身死也无动於衷,反而还能天天热情的喊仇人“爸爸”,那武安也不可能信任他。
这本就是一个死局,但武攸寧的反叛不到半个月就被查了出来,並且被强势镇压,东都里的官员们上下为之心寒,不敢再偷偷摸摸的搞点小动作。
天后对此並不心疼,只是可惜。
原本筹备大半的登基典礼,在天后的授意下又被推迟了一段时间,如果没当皇帝,黄河出了事,那她无非是再拖两年,等这件事情从人们的记忆里渐渐淡去,她依旧可以重新登基称帝。
而若是当了皇帝后,黄河决堤,那这件事在史书上必然和她联繫到一起。
武安觉得,这种丝毫不沾染责任的做事风格,倒是和大明朝的嘉靖皇帝很像,不过歷史上绝大部分皇帝都是实打实的拥护家天下,將所有东西,包括百姓,將其看作是自家的私產。
这一点,哪怕是很多开国皇帝都无法避免,毕竞所谓皇帝也有他们的阶级局限性。
真正能做到心怀百姓的皇帝,自然也是有的,那確实算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六月。
崔知辩到任后,斩杀了一名瀆职的州刺史和三名地方县令,將州长史参军等人流放,同时接管当地全部军民,开始治水。
六月末,河工初才修成一半,当地爆发民变。
g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