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关羽的最后一课(1 / 2)
陈留……
东郡……
听到这两个属于兖州的地名,荆州长沙人寇封仍是懵懵懂懂。
他只知道二郡都与河南尹挨着,且距离颍川也不算远。
但这跟阻止曹魏染指江东有什么干系?
断其南北通道又是什么意思?
等等,南北?
寇封脑海中下意识浮现看过的地图,忽然明白麋威的打算了。
自曹叡迁都邺城之后。
曹魏大军实际上在大河南北形成了两大集团。
而两边的地理纽带,过去两三年间,是河洛。
如今洛阳已失。
那剩下的,便只有大河沿岸的州郡了。
这当中。
兖州东郡同时拥有延津、白马两处渡口。
且距离邺城最近。
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旦汉军能把这大河一线的南岸区域尽数占据,或者只要把关键的几个地方给占领。
那往后不管曹叡和曹洪等人愿不愿意承认,他们都在事实上被分割成两个不同的军事集团。
会不会君臣猜忌?
会不会彼此生嫌?
会不会人人自危?
这都是人之常。
即便曹魏君臣都是圣人君子,信任无间。
但地理上的分割,也会阻碍两边的军事、物资互相支援,阻碍人员的往来。
好比说,将来汉军自三河大举进犯邺城,那远在淮南的魏军怎么来救援?
绕行到青徐出海,然后再从海上绕回来吗?
那这中途耗费的时间、人力、物力,将难以计数。
军事成本高出天际,以至于失去了救援的意义。
而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最坏的状况。
那些仍旧忠于魏室的淮南将领,岂能眼睁睁地看着汉军隔绝南北?
这才是真正的攻其必救!
这时麋威又道:
“当然,此计未必能将所有魏将调度北上。”
“或许有些人已经起了异心,真有独走江左的念头……但于大局而言并非坏事。”
“因为这样一来,两边就真的离心离德了。”
相比起曹魏全据江淮,个别失去大义名分的军头蜗居江左,是个相对能接受的结果。
只要不姓曹,那大汉吴王姓不姓孙,又有何妨?
大不了先统一北方,再去收拾江东。
下定了决心,麋威立即执行。
半个月后,各路兵马整备妥当。
因为出兵方向就在河南尹以东。
所以除了麋威的方城军团之外,关平也统领本部人马前来助战,并担任东征的先锋。
张飞坐镇洛阳不动。
关羽已经无法领兵作战。
但当麋威的人马行至中牟以北的官渡时,他还是亲自前来劳军。
麋威:“威将东征,不知外舅有何教我?”
关羽反问:
“这一战,你准备怎么打?”
麋威照直道:
“不外乎正奇相合,避实就虚而已。”
“先让南郡张君嗣(张裔)配合吴班陈式二将自大江上东进,以作出要从荆州救援扬州的姿态。”
“同时让廖元俭(廖化)自义阳三关北出淮上,也往东佯动,作出要抄掠寿春的姿态。”
“但这两路都只是迷惑敌将的虚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