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计止此耳(1 / 2)
铁忠诚看出贺重安几分底子,但还没有完全看明白。只是此刻他知道,牛家宝不能让他等了。、
至于牛家宝的许诺。
铁忠诚仅仅信了三分。他决心如果可以,一定要打断贺重安的腿。但杀人的事情。铁忠诚断然不会做的。
在如此场合,打断腿,还能说是误伤。
真杀了人。他自己岂能全身而退。
但不妨碍他在牛家宝面前拍胸脯。
随即拎着一根包着枪头的长枪,大声说道:“在下归化侯府铁忠诚。见贺三爷,还请贺三爷见谅。”
贺重安一听归化侯,嘴角微微一笑,说道:“原来是铁家啊。等一会儿,我可不会手下留情。”
贺家祖上黑水营之战,杀得那位小王子就是姓孛儿只斤。
贺家自然与铁家不会太友好。
即便眼前的铁家是孛儿只斤的旁支-----嫡系都已经死光光了。
太宗一战荡平草原。但荡平草原固然难,但更难的是如何长治久安。
太宗皇帝用了很多办法,最后定下分割草原,分封降将,乃至汉将作为领主。然在要害地方建立城池,主持商路。从草原征收附从军,为朝廷征战等等。
其中朝廷与罗刹人交战主力,就是蒙古附从军。这也是朝廷西征的主要动力------朝廷对西域的土地其实并不在乎。
西征本质上就是维持蒙古统治的国策。
游牧民族将弱肉强食是刻进骨子里了。
以草原的脆弱的生态环境,人口一多,必然无法养活。
朝廷不管,一定会南下劫掠。如果要管,就是一大笔钱。而且是无底洞。
更何况,给了钱也不得好。他们只会觉得这是他们应得的。将来这钱一旦没有,立即反噬。与花钱买平安有什么区别?将来养虎为患。
这也是汉家王朝不喜欢统治草原的原因,非不能,实在亏本。
但鉴于前明教训,一定要控制草原。于是有了这个国策。
既然蒙古人一定要打仗,那给他找一个对手就行了。
罗刹人就合适。
于是朝廷每年给草原的维稳经费变成了对蒙古人西征军费。
出少量汉军,大部为蒙古军。大举西征,打下地方,大部分作分给蒙古各部放牧,少部分可以屯田的地方建立府县。进行驻守。
蒙古人只要有能力,他们可以重复当年西征的路线,一路打到黑海去。汉军在后面建立起交通线与要点统治。
但奈何到底是火器时代了。蒙古骑兵也只打到中亚。
就与罗刹人僵持不下。
在西域维持这么多地方的驻军,
算经济仗,只能说不赔,或者少赔。
算政治帐,却是大赚。
在罗刹人的压力之下,蒙古人对朝廷忠心耿耿。漠南漠北蒙古犹如内地一般-----真正的刺头都从军去西域了。成为朝廷的马场。每年大量的马匹,牛羊从蒙古南下关内。让官军骑兵数量,还有民间大牲口数量都非常多。
所以,朝廷也要安抚蒙古贵族,让他们成为大夏贵族一部分。
对孛儿只斤家族只能厚待。
才选了仅存孛儿只斤家族旁系,册封归化公。
铁家也很有意思。
铁家历代取名字,都从赤胆忠心方面走。铁忠诚就是其中典型。似乎是时时刻刻在对外说,我是皇帝爸爸的好狗。
铁家也就有铁狗的外号。
铁忠诚说道:“我也不会手下留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