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野蛮其体魄(1 / 2)
吕师韩,本名吕说。
但读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慨然而叹,此大丈夫之事也。愤然改名。
这也是大夏朝的特色。
鉴于前明之亡,太祖皇帝公然说:读书人不可信。
夏朝整个制度设计上,都在限制用读书人。勋贵集团的存在,就是在制衡读书人。纵然明宣之世,士大夫集团依旧崛起,这对天下文坛有非常深重的影响。
最大的影响是思想混乱。
前明末世,士大夫群魔乱舞。什么头皮痒,水太凉的丑剧。特别是太祖皇帝的评语。让所有读书人都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
那就是如何评价明末士大夫的行为?
如果说这些口中仁义道德的东林党失天下。那么太祖皇帝对文官士大夫打压就是合理的。
那么文官们就该被排斥在决策层外。
但天下士大夫如何甘心?
但如果,说这些不合理?那太祖皇帝说的,读书人不可信。怎么解释?
很多文官其实是回避这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干嘛?我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但有志气,以天下为己任的读书人。却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文坛分崩离析成好几派,批评程朱理学的,批评心学的。等等。总体来说,太祖太宗朝,国势强盛,儒学式微。
明宣之世。休养生息,文官权力渐大。就有人以总结前明教训为名,直接间接触及到这个问题。
出现很多学者。
吕师韩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学者。
也就是镇国公所说的大宗师。
只是镇国公说在做学问这方面,贺重安无法与吕师韩相比。其实也是默认,贺重安行事老练,很多事情,与吕大学士手腕相似。
这是老练政客不约而同。
不管镇国公怎么想?
事实摆在眼前,南征勋贵是勋贵中一大派系。将南征勋贵排斥出枢密院。对南征勋贵固然是限制,但对枢密院也不是好事。
枢密院要总领天下兵马大权。如果南征勋贵一直这样各种找茬。镇国公这个枢密使,今后不要做别的事情了。一直与南征勋贵对垒。却拿不下来。
枢密院领导天下兵马的权威就动摇了。
做出一些让步。将一切画上句号。是一个不坏的选择。
“国公说的是。”李先生说道:“但贺重安仅仅有吕大学士三成手腕,前程不可限量。”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镇国公低头看着已经全白的胡子,忽然叹息一声,说道:“年轻真好。”
“这一件事情我答应了。不过,你让家宝继续与贺重安谈。”
“区区一个咸安宫学的前程,岂能与枢密院十二房相比?”
李先生说道:“明白。”
“不要着急。”镇国公说道:“谈出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家宝知道,这天下是什么样子的。”
希望家宝能从贺重安身上学到点东西。
李先生答应一声。
********
校场之上。
“当。”两个重甲战士长刀撞在一起,火花飞溅。
“贺宾王,你是一点也不愿意让吗?”牛家宝藏在铁甲中,只露出两个眼睛。凶狠的盯着贺重安。
贺重安也冷笑说道:“这是你们要同意的。不是我们求你。再者,你迟早知道,咸安宫学的价值一点也不比十二房差。”
贺重安也苦恼。
不知道,牛家宝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