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危机与机会(1 / 2)
“国初,枢密院与内阁平起平坐,称东西二府。而今内阁总览天下大事,枢密院总揽天下兵权。枢密使向内阁首辅奏事。”
“枢密院已经比文官低了半级。”
“如果再这样下去。我可以大胆预测,未来几十年,兵部尚书会兼任枢密使。”
“怎么可能?”很多人陡然色变。包括了牛家宝。
这些年随着文官权力日盛,勋贵任职范围越来越小,已经从之前跨越文武任职。变成现在,龟缩到枢密院范围内了。
但这么多年,枢密院使一直是国公担任。
这是从太祖太宗朝开始,一直如此。
在很多人心中已经成为思想钢印。以为天长地久,永远不会改变的事实。
被贺重安这么一点。
他们陡然明白这背后代表的问题。
枢密院任职都是勋贵,是武将。但做的事情,是文官的。协调各种资源,招兵,抚恤,档案。等等工作,其实都是文官能做的。
甚至能做得更好。
但枢密院官员中,几乎没有文官背景。都是勋贵子弟或者与各家勋贵有关系的。
一旦文官兼任枢密使。这样局面还能继续吗?
用脚趾头想,就是不可能。
那一个文官士大夫,没有自己的门生故吏,他为什么要照顾不是自己圈子里的人?
枢密院,这个勋贵子弟出仕最佳途径就没有了。
那对整个勋贵集团,都是重大打击。
估计之后,顶级勋贵能做到最高官职,大抵是某地总督。就如现在武宁侯的位置。
那么他们这些人,未来有什么前程可言?
大家就是权力场上的人。看见过无数家族起起落落,就说他们不知道。他们父母也会说。
太清楚了。没有官职,不能在朝廷上有位置,他们现在的荣华富贵,能维持多久?
“绝对不可能。勋贵掌管东府。这是祖宗家法。”不知道谁大喊一声。
“这些年,祖宗家法改得少吗?太祖太宗时,何曾有咸安宫学?”贺重安说道:“而现在,我们在哪里?”
一时间,鸦雀无声。
牛家宝也沉默了。
有些事情,有些征兆,牛家宝其实知道。镇国公一些操作,不就是想给他铺路。
为什么,要给他铺路?
不就是因为开国八公持续几十年的潜规则,已经难以为继了。
只是牛家宝没有从更高层次去看这个问题。
听贺重安所言,牛家宝听得很熟悉。
大夏处处以前明为鉴。作为勋贵子弟中精英,对前明掌故都很熟悉。
枢密院,就是前明的五军都督府。
前明在正统年间,由文官领兵,掌控天下兵马大权,从五军都督府转移到了兵部。从此五军都督府成为空壳。
而大夏立国,为了避免文武失衡。枢密院比前明五军都督府要严密太多,下设十二房。总览,北疆,南海,西域,云贵,中原,江南等军事。还有专门,军械,军籍,征兵,军法等部门。
与五军都督府相比,实权太大了。
为了避免枢密院实权太大。枢密院一般设多名主官,枢密院使,副使,同知等等。分别掌管要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