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推心置腹(1 / 2)
柳十三被贺重安的蓝图惊呆了。
简直难以想象。
御史台是什么地方?
都察御史是什么地位?
柳十三岂能不知道?
如果报纸真有这样的威力,贺重安将来的前景不可限量。
那他柳十三将来的前程,岂不是,可以附骥尾而致千里?
贺重安说道:“柳兄,这一件事情,就需要你帮忙了?”
“贺兄请讲。”柳十三的态度不由自主谨慎起来。
“我是卒子,还是炮,要看报纸影响力到底有多大了。之前那种方式,可一而不可二,报纸要稳定的发行,就一定要,有一个完善的发行体系。”
“发行体系?”柳十三在琢磨这四个字。
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新词,需要琢磨一下才能理解。好在汉字博大精深就在于,可以望而生意。
“对。”贺重安说道:“就是如何将报纸顺利地卖到天下各处。”
“之前邸报发行根本不行。”
邸报这东西,一直很小众。就是达官贵人手中流传。批量很小,甚至很多人都是手抄的。外地官员想要京城的邸报,一般都是让友人随信附上。
至于有些大佬能让人快马送达。那就好像后世的拉专线。并不能当成常态。
这种情况下,想要让报纸发行一万分根本不可能。
“我的想法是,京城各坊,每一个坊按一个点。集中收买。”
“在京中有房子的。可以订阅整年,整月,我们报纸一出,就送上门。”
“也可以安排小孩子在街上叫卖。”
“至于外地客商,可以直接在报社大批量采购,或者干脆订货,让镖局想办法运输。”
原则上,贺重安将报纸销售分成京城,与外地。
京城建立起细密的销售渠道。
人口过百万的京城,无疑是最好的市场,天子脚下,天然关心政治。对报纸有需求。
而京城的舆论,能够直接影响朝廷决策。
朝廷说起来很高大上,但每一个人都是人,包括皇帝。皇帝人际关系网络集中在京城,更何况其他官员,谁知道,报纸上一些消息,传递到某一个关键节点上,就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不管是有些人想让这个消息传播,还是不想让这个消息传播。
这都印证了京城舆论的重要性。
所以,京城的发行体系要细密,要尽可能铺开。
但报纸毕竟是一门生意。
贺重安可以接受报纸亏损,但不能接受亏损太多。所以还是要衡量成本的。
卖到外地的报纸,就不管那么多了。直接走量。
外地对京城的消息,天然好奇。
不愁没有销路。
而这些事情,贺重安没有时间自己做。想来想去,还是柳十三来做最合适。
报纸要发行开来,就要深入基层。
就可能出现很多乱七八糟的破事。
柳十三既然能混江湖,那么什么地痞流氓,根本不敢找上门来。柳十三狠劲,悟性,贺重安已经看见了。
而今要看的,是柳十三的执行能力。
以决定贺重安将来如何使用柳十三。
柳十三听了大为惊奇,与贺重安讨论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