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晋王到(2 / 2)
“朝廷田赋每年三千万两,再加上各地关税,马税,各种收入,一年四千五百万两,最好的年头是六千万两。是嘉成二十二年。那一年真是风调雨顺。”
“但之后,连年征战,年年亏空。南征数年前后,每年开支在一亿两上下,连续六年。只需将国家继续耗空了。”
“三十三年,南征大胜,但朝廷户部空得能跑老鼠了。而南征之后,朝廷安堵地方也是需要钱的。”
“那些年,朝廷省吃俭用。就是还这个大窟窿。”
“四十年前后,朝廷才有了结余。陛下特别批示,朝廷开支,要量入为出,每年必须有结余。有三年有一年之储。”
“但怎么可能?”
“现在朝廷才结余三千多万两。被皇帝扣下,绝对不能用。”
贺重安心中恍惚,忽然想明白一点。
朝廷财政最低点,与逆太子案爆发的时间点,高度重合。
“这难道,真没有一点关联吗?”
“逆太子案,真的仅仅是父子之间的误会吗?”
贺重安心中觉得这个逆太子案越挖越有料。
对于皇帝这些年休养生息的政策,也有一定的理解。刚刚开始,或许不是皇帝不想动。而是根本动不了。
皇帝不差饿兵,没有钱,皇帝也办不了事情。
朝廷的财政结余,就是皇帝做事的底气。
“只是-----”贺重安暗暗摇头“----朝廷的财政运作模式,实在太低效了。”
从后世而来的贺重安早就知道一件事情。
政府哪里有不负债的?
不负债的还能叫政府吗?
大夏朝廷还有非常农业非常原始的理念来理财,将银子当做粮食,丰年节俭出来一点,等灾年用。
但银子又不能吃,他到底不是粮食。
将这么多银子存起来,对经济发展是很不利的。
“那和谈的事情?”贺重安问道。
“成了。就不知道西人那么什么反应了。而今在等消息。”
贺重安正准备与郑邦承多说一点西方的事情。
贺重信过来,低声对贺重安说道:“晋王来,爹让你去。”
贺重安心中顿时一动。
晋王为什么现在过来?
他是不是有所依仗?他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甚至贺重安眼中闪过一丝阴霾:“广东的事情,是不是他做的?”
贺重安早就揣测过,广东之事的幕后黑手。
首先,必须是京城故人-----没有利害关系,谁去管这里的事情。
其次,必须有这个能力-----一般的人哪里有这样的潜势力。而晋王就是贺重安的怀疑名单之上。
晋王与贺重安之间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
晋王的潜势力也是非常大的。完全有能力做这样的事情。
而现在,就在贺重安怀疑晋王的时候,晋王就上门了。这更加深了贺重安对晋王的怀疑。
“大哥,我这边有事,失陪了。”贺重安起身对郑邦承说,随即去见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