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侍从司(1 / 2)
贺重安出来之后,带着皇帝口谕来见赵福。赵福没有见他。
只是打发了一个小太监,给了贺重安一个令牌,说道:“贺公子,可以自行去侍从司查,所有人都不得阻拦。”
贺重安知道,他今后想再见赵福就不容易了。
贺重安说道:“请转告赵公公。贺某深感赵公公照顾,只是皇命在身,不得已耳,将来再向公公请罪。”
贺重安接过令牌,上面写着:“侍从司镇抚。”
小太监来到赵福身边,将贺重安的话转告了。
赵福随手打发走了,心中暗道:“真是聪明人啊。”
如果说贺重安反手给了赵福一刀,赵福一点脾气都没有。那是不可能。
虽然不能详细到每一句话,但大概内容,连蒙带猜,也能猜得七七八八。
赵福很清楚:“陛下被贺重安拿捏了。”
皇帝与贺重安的交锋,在皇帝看来,是他完成了重要布局。贵妃这一派冉冉升起,他的防火墙有了。很多事情交给贺重安这把快刀去做。
晋王不过是试试贺重安这把刀行不行。
但赵福却很明白,贺重安在皇帝面前洗白了。
反而是贺重安脱离了危机,最少将不可控的危机-----不知道谁抓住把柄就很不可能。变成了可控的危机。
赵福能看明白这一点。
并不是赵福比皇帝厉害。
而是赵福太懂皇帝了。
赵福从十几岁开始,就在皇帝身边揣摩皇帝一举一动,甚至皇帝放屁朝什么方向放,床上喜欢什么姿势。如果需要赵福上去帮忙,赵福该如何下手等等。
都一清二楚。
才能旁观者明。
这也是皇帝最大的缺陷,天下最聪明的人,都在用心揣摩皇帝。
赵福在做。
贺重安也在做,文武大臣没有一个人不在做。
皇帝却不可能将所有大臣都看得明明白白。这是皇帝精力决定的。
看错人,太正常。
但皇帝看错人,结果很可能是灾难性的。
赵福可没有去拆穿贺重安的老底的想法,因为任何时候,直接指出上司的错误,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问题。
特别是赵福作为太监,生死悬于皇帝一念之间。更是要小心谨慎。
他任何时候第一个想法都是保全自己,与自己的权势。
“陛下,既然让贺重安在侍从司做黑脸,那就我将宽宏大量的长辈演起来。”赵福心中暗道。
皇帝制衡原则,赵福是不能违逆的。这就导致了赵福想办法绊倒贺重安不太可能,甚至得不偿失。因为赵福很清楚贺重安聪明人,懂轻重。
赵福拿下贺重安,不知道上来的是谁?
还不如双方打默契球。
这也是贺重安派人传话的用意。
只是这里面的用意,明白的人明白,不明白的也就不明白。
贺重安要得仅仅是默契-----侍从司作为老牌衙门,根深蒂固。贺重安很长时候,都是身处劣势的。默契对贺重安有用。
绝对不是任何程度的联合-----任何明面上的联合,都会被皇帝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