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咸安宫学与内务府(2 / 2)
“况且,欲成大事,首在得人。而人才是培养出来的。宫学出身的人才,不加以雕琢,何以成大事。而内务府就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在内务府中,谁可以脱颖而出,将来就可以从内务府调到别的地方。有内务府在,殿下才算是在朝廷上站稳脚跟了。”
内务府其实承担了很多宫外面的事情,比如内务府有自己的兵工厂,产量不多。但都是精品。
比如内务府承担了北京城一下排水措施建设-----虽然本意是为宫中排水。但奈何,总不能将宫中的水排进民居吧?
上上下下都不会允许内务府这样做的。
所以内务府只好修一条渠,直通城外。自然也解决了城中一些排水问题。等等。
宫城没有在天上。很多事情免不了与顺天府打交道的。在加上内务府大多数人都在京城居住,潜势力是非常大。
内务府规格也不低,是仅次于内阁,枢密院的,二品衙门。与六部大理寺等部门平齐。
贵妃想在朝廷上有所作为,内务府是最容易拿下来的。
而贺重安也有自己的私心。
贺重安多次去内务府办事,他很清楚一件事情,内务府技术储备,人才储备是非常惊人的。
天下第一流工匠并没有全部在内务府。但内务府中,天下第一流工匠是最多的。
贺重安这几个月办事,都是想办法去找内务府的工匠。
贵妃是不可能亲自掌管内务府的。那将来谁在内务府给贵妃办差。
是贵妃最忠臣手下,天下国士贺公子。
也就是内务府,名义上是朝廷上,实际上是贵妃的,但最后管事的是贺重安,那就是贺重安的。
内务府在贺重安手中,那可不是只能在朝廷上打杂的部门了。
权力这东西,是抢出来的。
之前内务府在外人看来是打杂。实际上,就是不参与,也没有能力参与朝廷大事的决策。
因为内务府的财力物力人力,都不够。
财力,内务府是很有钱,皇帝不会亏待自己。但内务府的钱,是从户部,或者内库搞出来的,内务府账上常年没有多少钱。要钱去宫中申请,自己掌握小金库,想做什么啊?
物力,内务府是有很多仓库。但这些仓库的使用权不内务府,内务府物力使用权在宫中。与财力一样。
至于人力?
工匠在贺重安眼中是宝贝,大宝贝。但在朝廷上,那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朝廷上也没有内务府出身大臣。大部分时候,只有外面往内务府调人的。没有内务府往外面升迁的。
如此怎么可能有话语权。
贺重安将自己的眼界与内务府的技术水平相结合。赚钱不是小意思。有了钱,有了这个物质基础。难道还怕不能在朝廷上争取权力?
就好像内务府今后给户部每年省几百万两,我从内务府派一个人去当户部侍郎?不过分吧。
非常不过分,户部尚书绝对抢着要。
可以说,去内务府。
不仅仅是贺重安给贵妃娘娘,规划的道路,也是贺重安给自己规划的最光明的道路。
贵妃思忖片刻,说道:“这一件事情,你让我想想。”
正如贺重安所言。
贵妃娘娘对于别的部门,或许真的不了解。但对内务府却是了解的。甚至可以说,贵妃是能管到内务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