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重担(2 / 2)
皇帝在乎加税,那是要看谁了?
对天下百姓加税,皇帝是很慎重的。而这些工匠,在皇帝看来,就不重要了。
农民起义是要老命的事情,但这些工匠分散在各地,能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不能了。因为工匠没有钱了。”贺重安说道:“工匠值钱的是他们的手艺。只要将工匠的手艺变成钱,才能真正让内务府赚钱。而今内务府的体制,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皇帝心中暗道:“越来如此。”
皇帝其实对贺重安所说的话,没有太明白。
比如,怎么将工匠的手艺变成钱-----其实就是工业化生产与销售。
只是贺重安也是保留着说。
不敢说太明白。
倒不是,担心皇帝知道工业化的思路之后,甩开贺重安单干。
工业化,这三个字中,有多少坑,就是工业化自己都不知道。
贺重安反而担心,皇帝真正明白工业化的思路后,不敢这样做,反而压制贺重安了。
原因很简单。
人对自己没有见过的事情,第一感受是恐惧。
哪怕这个事情是好事情。
未知代表不确定。
工业化带来的变化,更是山呼海啸一般。
皇帝面对现在的朝廷局面,都有一些力不从心。贺重安真让皇帝明白了。
皇帝绝对不是高呼风暴的海燕,而是埋进沙子的土鸵鸟-----办法是好办法,劳驾等我死之后再办。
不过,皇帝想明白,不代表皇帝不会下决断。
皇帝不需要是万能的,只要知道用人就行了。
皇帝翻翻夹袋,理财大家有那些:“吕师韩与他的一些弟子们。”
当场皇帝到此开火,打仗,改土归流,年年军费高涨,是吕师韩将事情给办下来,虽然很多事情紧巴巴,但从来没有耽搁过前线的战事。
而今的班子,都是因循守旧的人。
根本没有什么理财大师。
而贺重安却崭露头角,凭借区区一个煤球生意,让武宁侯贺家在整个勋贵都排上了中上游的水平。
要知道之前武宁侯府穷得要吐血了。
贺重安这样的手段,与眼前的大窟窿这种现实的需求。
没有比贺重安更合适了。
既然已经选定了贺重安,就不需要考虑贺重安很多思路,具体怎么办的。
只需要结果就行。
贺重安有没有搞到钱。
搞到钱之后,翻旧账也不迟。
毕竟用其法,未必需要用其人,最典型的是商鞅。
“好。”皇帝说道:“朕对内务府的情况早就不满意,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只要你愿意承担此重任,内务府中一切章程,随你修改,如何?”
“陛下厚恩,臣无以为报,只是有一件事情先说清楚。”
“什么事情?”
“时间。”贺重安说道:“陛下的要求太难了,绝非一日两日可以做成。臣请陛下明示。”
“陛下能给多少时间?”
“臣也好盘算,这一件事情,到底能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