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三年之约(2 / 2)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不得不掏空家底,贴补朝廷。
而贺子忠而今在京营过得是什么日子?
说众星捧月有些过了。
但各方面都不敢难为他,从朝廷到京营,从京营到各家勋贵。纵然有人不给贺子忠好脸色。但也不敢在正事上刁难。
贺子忠私下一打听就知道。
贺重安掀翻了刑部,户部,兵部,这些与京营打交道的部门,岂能不怕?
贺重安弄死了宁国公,京营各家,岂能不忌惮?
贺重安组建了同学会,弄得风风火火。各家勋贵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自己子孙着想。说不到什么时候,就用到了。
纵然不捧着,也不敢得罪。
真正说明了,什么叫做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
贺子忠得到这些尊敬,并不是西海大捷带来的。
西海大捷的意义,很多人是不明白的。也不想明白,自古以来京城人士,都是眼高于顶,怎么会看其它地方的事情?
贺子忠骄傲之余,也生出很多不安。
特别是看见着短短一段时间内,京城风云突变,要知道内务府很多家族,在底蕴上,并不比之前武宁侯贺家弱多少。
他嗅到了风雨欲来的感觉,他不由自问:“我能否在这种局面中,保存家业?让祖宗基业在我手中传承下去?”
贺子忠没有信心。
思量几回,终于下定决心。
将这一件事情,交给贺重安。
“现在看来,我贺家能否壮大下去,就全部指望老三了。所以老三,你就座这个位置吧。”
贺重安推辞了几次,贺子忠心意已决。
无可奈何。
贺子忠坐在贺重信的位置上,兄弟两人依次后挪。
贺重安看着所有人的目光,其中不乏有信任贺重安的目光,比如贺子奇,他与贺重安合作过,知道贺重安是什么样人。
但更多是怀疑,审视的目光。
这些人都是从西海前线回来的人。也是贺家精华所在。
都是从战场上生死之中爬出来的。
他们当然感谢贺重安,觉得贺重安不错。他们也都得了贺重安的好处,他们很多安家费,奖赏都是贺重安出的。
但是他们欣赏贺重安,感激贺重安,却未必愿意接受贺重安当家做主。
贺家作为将门世家。从来武力为尊,历代家主,都是从战场上厮杀出来的。
是行军打仗的老手。
但贺重安是什么人?
外面吹什么,勋贵年轻一辈第一人。自家人自然不能拆台,甚至要跟着附和。
但实际上,贺重安的底子,谁不知道。
大公子与二公子杀贺重安都不需要第二招,并不是两位公子武力上没有差别。而是贺重安这张试卷,太简单,根本分不出两位公子的差距。
让贺重安一跃在两人之上,很多人心中下意识反抗。
“父亲,两位兄长,各位长辈,小子不才,在朝廷上有些根基,自觉在朝政上,要比父亲要好上一点。但小子又自知之明。在此发誓,绝无染指武宁侯爵位之心。因为这个爵位,我可以自己争。今日不过,受父亲之托,与诸位长辈商议朝政,请诸位长辈,不要做其他联想。”
贺重安一开口,就划定了分寸。
不打消这个顾虑,贺家未必能完全为贺重安所用。
而且贺重安所说的是实话。
武宁侯这个位置,贺重安真看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