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开考了(1 / 2)
“原来如此-----”
其实卫君玉对贺重安的解读,有一些地方是正确的。
贺重安如此毫不避讳的做。
固然是因为政治措施,很多都是明牌。无非是,身份利益立场的不同,我可以做。你不可以作而已。
隐瞒不了。
也是因为这一件事情上,他本身就有很多支持者。
贵妃,越王,以及很多中下层勋贵。
有这些支持者,文官集团的反噬,不会第一时间出现。
其次,卫君玉揣测的对,他大张旗鼓地坐,本身就有向孤臣方向走的趋势。
卫君玉分析皇帝想想法,贺重安也在分析。
双方有同有异。
同的地方,就是双方一致认为。
皇帝不到死,是不会放弃权利的。
异的地方是,贺重安认为,皇帝除非必要,是不想多折腾了。
皇帝需要一个人物。
一个绝对忠诚于他,并且能代替管理好天下所有事情的和珅型人物。
好方便他养老。
贺重安在发展自己势力之余,也在窥视这个生态位。
“我该如何对付贺重安?”
“我真不知道了。”卫君玉说道:“我如果真有办法,就不会想走。这局面我也越来越看不懂了。该教给你的都教了。剩下的路,要你自己走了。”
“最后提醒你一句,京城乱是小乱。地方乱,才是大乱。”
“京城乱是小乱?地方乱是大乱?”吴守中皱眉,想不明白,说道:“还请恩师指点-----”
卫君玉沉默了好一阵子,说道:“有些话,我其实羞于提起。从嘉成十八年之后,陛下想要南征,一直到逆太子案,打了十几仗,朝廷其实很疲惫。人力,物力消耗太多了。”
“民间早有怨言。”
“吕师韩投靠太子的重要原因,太子完全接受吕师韩的外战已定,当修内政。吕师韩当时准备了很多改革条款,觉得天下不经过一番整顿,是不行了。”
“是啊。”似乎是因为卫君玉老了,他越发越想到从前了。
“我其实也这样觉得,打仗都南海,死得人并不多。但千里专饷,大动干戈,地方加征,土地兼并,都很多事情,哪都是问题。”
“但我十几年,做了什么事情?”
“就是敷衍。”
“敷衍陛下,敷衍
“经过我这一敷衍,天下太平安康,似乎什么都没有了。”
卫君玉眼神复杂的看着吴守中说道:“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
“内务府的账册,在查抄之前,其实还能看得过去的。”
“但现在是什么样子?”
“京城再乱,能乱到哪里去?无非是大一点的逆太子案。”
“而地方上真的乱了。会乱到什么程度,我是真一点底都没有啊。”
“致和,要小心啊。”
吴守中听了头皮发麻。
很多事情,他并非不知道,但从来没有如卫君玉分析的如此透彻。
冷静的令人害怕。
他甚至有一种错觉,他在内阁已经很多年了,按理说掌控天下大权,扛起天下,但此刻,他却觉得,他从来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个天下到底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