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内务府三司(2 / 2)
“我说不能。”
“难道这又是娘娘的规矩?”
“不,是我定的规矩。”贺重安依然微笑,“所以不能。”
任何事情拿捏分寸都是最重要的。
贺重安不能硬顶安康侯,不管安康侯是什么样子,他姓张,又是皇室中最年长的长辈。那就必须高看一眼。
但贺重安也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听安康侯的,将自己的利益拱手相让。
退避三舍之后,却也要主动出击了。
安康侯看着贺重安的目光,有些奇怪,犹豫片刻,再次靠在椅背上,不说话了。
贺重安说道:“然后就是外务司。”
“外务司是临时编制,我的想法是按照生产品类不同,合并在不同部门。比如江南的织造司。景德镇是瓷器司。负责金银矿的金银司。等等。但现在内务府各地机构情况复杂,一时间难以理清,这才合并在一起,此司先不派主官,却要派出各路使者,去地方上,将各地方的机构摸一下底。”
贺重安的目的很简单。
他要将内务府变成后世国企。
按照各行业合并成一起,统一管理。
进行各方面的改造,技术上的改革-----增加机器的使用,尽可能提高效率,压缩成本。也就是提高生产力。
经营意识上的改革------从为宫中,生产不计成本,变成面对市场经营,要考虑成本问题,与销售问题。
这两方面的改革,看似很简单。
其实很难。
增加机械使用,提高个人效率。也不难。
贺重安已经实验过,仅仅置办很简单的工具,哪怕用人力,配合亚当斯密斯分工原理,就能爆发出很高的效率。
问题是,中国从来是处于劳动力剩余状态,大部分农村人口都是半失业的。
个人功效这东西很难推广。这需要改造思想。
需要更高效的技术。在西方可以用的很初级的机械加工手段,在中国是不行的。
而让化思维,更是难之又难。
贺重安只能一步步地来。
此刻他还没有忘记问一下安康侯,说道:“侯爷,你对什么位置感兴趣,可以说说。”
安康侯一扶额头说道:“没有,没有行不行。”
他不知道怎么的,从贺重安神态上,看出当年教训自己的那些老臣的影子。
当年宣宗皇帝为了栽培这个弟弟,也是用尽心力了。派了很多大臣,不理公务,就是调教安康侯。
但结果是,这些老臣们一个气地吹胡子瞪眼。而安康侯也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
一见贺重安气势上有三分像那几个老头,自己都怯了。
贺重安说道:“既然如此,我来安排了。”
“郑承基巡视江南,牛家宝巡视漠北-----”
一连派出十几个使者。
贺重安的目的不仅仅是完成整合,也顺便清理余孽。
一朝天子一朝臣。内务府都已经变天了。地方上的人也需要一遍清洗才行。
贺重安安排好这一切,还恭恭敬敬向安康侯行礼,说道:“侯爷,您不是有人安排吗?要不,就安排出去巡视,将来也好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