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机会(1 / 2)
贺重安虽然做了兵戎相见的准备,但他本身是不想将事情搞到兵戎相见那一步的。
政治这东西,在水波不兴间,将事情搞定,才见手腕。
而真闹得沸沸扬扬,天下皆知。
就说明事情有些失控了。
如何才能在台面下,完成利益的重新分配。
就必须进行细致的调查,搞清楚各方势力的弱点在什么地方?不可退让的利益点在什么地方?
让对方退让妥协的手段有那些?
这些搞清楚之后,才能在很多局外人都不清楚的情况,一夜之间,城头变化大王旗。
如果有可能,贺重安是想亲自走一趟的。
京城的生态与江南的生态是不一样了,贺重安这一段时间,仅仅是搞明白京城周边是什么样子,只要遥远的江南,只能从朝廷公文,与古老的诗句中去想。
而朝廷的档案这方面的东西很不缺。而且不大可信。
只能让郑邦基去调查。
“好。”
郑邦基答应下来。
贺重安也松了一口气。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贺重安与其他新官不一样,其他新官上任,是要让
而贺重安权威不需要建立。
贺重安之前的战绩,在官场中可以令小儿止啼。
但贺重安要给皇帝一个交代。
贺重安不可不觉得,皇帝说给三年,就一定给三年。
贺重安必须时时刻刻出成绩,皇帝或许会忍到三年之后,不然,有他好看的。
赶紧在江南捞上一笔,才能开启其他计划。
贺重安与郑家兄弟商议好了之后,贺重安送两人离开。
郑邦承临行之际,说道:“有一件事情我思来想去,还是给你说一声,内务府的东西,固然是好东西。但用来弥补内务府的窟窿,还是不够。”
“大哥的意思是?”
郑邦承说道:“议和。与西夷议和。否则,内务府出货是有上限的。纵然郑家封锁其他人,只支持内务府也是一样的。”
贺重安没有想到,兜兜转转,这一件事情,又回到他手上了。
不过当初,这一件事情与贺重安无关。贺重安只是旁观而已。
而今这一件事情,却与贺重安利益切实相关。
贺重安仅仅沉思了片刻,就明白。这不是偶然,是必然。
贺重安只要搞工业革命,生产出大量的商品,就需要面对市场的问题。
其实,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在工业革命来临之前,或许还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但内部销售成本太高。问题多多。
很多事情不是钱能够搞定的。
而西夷就不一样。西夷只认钱。再加上利润高。所以东西卖给西方,要比卖给国内更方便,更省心。
贺重安说道:“前番不是礼部不是答应下来吗?”
“没错。但在流程。”
流程这一件事情,就是这样漫长不见天日。
而且现在形式也出现了变化。
吴守中看似成为代理首辅,但权力实际上缩水了,各方面都遇见很多挑战。
这一件事情,也是一样。
没有人关注,又是有风险的事情,官僚的本能就是能避则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