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破局之策(1 / 2)
数千年的瓷器烧制史,技术上早就传遍各地了,根本没有什么难点。
而且瓷器有难以运输的弊病,更不要说,西方还有瓷器的替代品,比如玻璃。
反倒是丝绸,产量比瓷器大,市场规模比瓷器大,便于运输。市场接受程度也高。
更重要的是体量大。
能下手割一把大的。
当然了,丝绸市场大,生产规模大。下手就越发需要技巧。一些富商割了也就割了,他们最多自杀。但将桑农逼得无路可走,那就要出事了。
如何才既能精准切割对应人群,不伤及百姓。不引起太大的波折。
贺重安心中只有一个答案:“有人接应。”
“或者说,有局内人引路。”
想要精准切割,最重要的是情报。只有情报准确,才能做到。
而这个时代,情报工作是非常难做的。很多事情,只有圈内人才能知道。
贺重安即便让郑邦基去调查,即便郑家势力参与其中了。贺重安得到的情报,也不够详细,很多商户背后的人都是云里雾里的。
贺重安了解之后,才明白。这个时代鄙视经商,很多家族即便在某些商号中吃大头,但对外却一声不吭,说自己耕读传家。
只有这些商号遇见事情之后,才会出手。
“等等。”贺重安心中暗道:“这种间接控制,其实是有很多问题的。”
贺重安从来知道,真正的权力是控制权。
不要看,江南富商背后都有家族,或者官员支持。但他们不直接经商,就会导致控制权落到了台面上的人物手中。
如此一来,就埋下了隐患。
其中不乏,将来反目为仇。
贺重安心中暗道:“这些人,本质上不过是类似职业经理人而已,这东西又不是他的。如果能卖出一个好价格,他们岂能不卖?”
就是士大夫对于出卖国家,毫无负担-----国家是皇帝,又不是我的。与我何干?
这些具体经营者,对于出卖主家,也没有什么负担------生意是主家的,又不是我的,与我何干?
“这是一个切入点。”
贺重安觉得仅仅这一个切入点还不够。
贺重安在翻阅资料的时候,一下子找到长兴吴氏的历史。
长兴吴氏的历史也很辉煌的。在明代,有父子四进士,叔侄四进士,家产数万亩。但在明中后期,门庭衰落。早已不复当初了。
而今吴守中,可以说是重振长兴吴氏第一人。
在吴守中之前,几代人最高的不过是一个举人。连一个进士都没有,是吴守中,将长兴吴家带到了现在的位置。
说起来吴家发家,也就是这十几年的事情了。
“吴阁老的家产,实在是太过单薄了。”贺重安看着调查出来吴守中的家业。
田产三千亩,山林若干里,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生意,但并不多。
一个家族的发展,不可能只靠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