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三鱼堂(1 / 2)
江南陆家三鱼堂中。
陆家三鱼堂,是有一段传说的。
陆家先祖押运钱粮路过鄱阳湖,时遇大风雨。船漏水将沉。陆家先祖对风雨发誓,舟中但有一文不法钱,愿死于风雨。
有三条鱼自投缺口,卡在船底,令陆家先祖,转危为安。
是以有三鱼堂之号。
以清廉自诩。
而三鱼堂,也成为陆家议事之地。
陆家家主陆嵩为主,各方人士,都在三鱼堂之中,商议如何应对当前的局面。
陆家祖上乃是明宗朝的状元,在宣宗朝入阁,曾任首辅。虽然人不在了。余荫却在。
庇护陆家成为江南大族。
奈何子孙不争气。到了而今,陆家已经没有一个进士。
陆嵩也不过一个举人。
陆嵩虽然科举不行,但赚钱是一等一的厉害,借着祖宗的余荫,再加上大把撒钱。
居然维持陆家地位不衰。
依旧是江南顶级大家族之一。
而与郑家合作的海贸生意,就是陆家最重要的生意之一。
也正因为这一门生意中,陆家门庭最高,所有人推陆家为主。听陆家号令。
当然了,并非其他参与这门生意就没有江南名门。而是这些人不直接下场,藏在层层布幔之后。
三鱼堂中,气氛相当热烈
陆嵩坐在上首,前的局面。
“陆爷,您倒是说话,现在这个局面,该怎么办?”
“是啊。这都僵在这里了。”
“谁想到郑家居然一点面子都不给。”
一时间议论纷纷。
当日,消息走露。陆嵩拍板发难。一下子给了郑邦基一个下马威。
陆家决定所有商人都不卖货给郑家。郑家贸易链条一下子断了。
内务府在江南的分支机构,也出现在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采买不到东西。甚至内务府内部,有一些人也纷纷劝说郑邦基放弃计划。
陆嵩不仅仅有硬的,还有软的。
他写了一封亲笔信,派人送到南海,给南海郡王,想通过与郑家多年的关系,将郑家给拉过了。
只是------
郑邦基怒了。
这一件事情,关系到他郑邦基的前程。
郑邦基本质上是一个二代,吃软不吃硬。
你来硬的。郑邦基更硬。
郑邦基找了一个理由,对江南织造等几个地方进行大清洗。杀得人头滚滚。
但凡为陆家说话的,郑邦基不问理由,不问是非,一个字死。
郑邦基更是给郑家在江南负责人下命令。让他断绝与陆家为首这一群人所有合作。
这一下子,双方两败俱伤。
陆家这些人将大批货压在手里。而郑家也不好受。
郑家有多少人靠海上吃饭的,这空船在港口上,每多待一天都是损失。
更不要说,海贸是要等季风的。
一旦错过风期,那就等于错过半年的收益。
郑家上下,也有一批人急得团团转。
最后南海郡王发话了,江南一切听郑邦基的。
这一点,在贺重安的预料之内。
对郑家来说,钱真不是最重要的东西,郑家转型,铺垫第二代,第三代的富贵,才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