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樊登讲论语:学而(精装版) > 思无邪:最诗意、最动人的语言

思无邪:最诗意、最动人的语言(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些句子令人感觉舒服畅快,田园气息自然地喷涌出来。

为什么会有思无邪?经过体会和理解,我得出了最根本的原因,即《诗经》颂扬的是合理的情感和欲望。

合理的情感和欲望是孔子讲过的“乐而不**,哀而不伤”。“乐而不**”,是快乐但不泛滥、不放纵,不像尼采所倡导的酒神文化,已经成了放纵、没有礼法的状态。“哀而不伤”,是虽然有悲伤,也怀远,偶有怨愤,但并没有造成极大的损害。

这些合理的情感和欲望,是无邪的一个表现:不矫情、不滥情、不**,有节制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避免人生在痛苦和无聊之间不断波动。

为什么要强调合理呢?如果把《诗经》的文字**开,用夸张的表达将情感渲染得更浓烈,将喜怒哀乐抒发得更彻底,甚至为了更招人喜欢,刻意地刺痛别人的内心,加一些虐情的场景,那就失去了真实的美感。就像很多情绪表达过度的悲剧片和浮夸的喜剧片一样,游**在痛苦和无聊之间。

孔子喜欢中庸的、调和的、适度的东西。

《诗经》所记录的是老百姓的心声,是最早期的人们在田里干活的时候,发自内心所吟唱出来的歌谣,有一种恰到好处的美感。

如果多读《诗经》,在跟人说话时,就更能够切中要害,打动人心。

孔夫子特别倡导大家多读《诗经》,让大家变得纯真无邪,做事说话合情合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