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樊登讲论语:学而(精装版) > 我未见力不足者:只要往前走,就能抵达目标

我未见力不足者:只要往前走,就能抵达目标(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好仁者,无以尚之”,意思是只要“好仁”,这就足够了。当一个人真的能够发自内心地爱“仁”,而不是爱物、爱色、爱名、爱权时,就已经是最好的状态了。大部分的人在一生中所爱的东西,都是名、利、权、情。这四者还有更形象的称呼,叫名缰、利锁、权牢、情关,它们常常将人桎梏在现实的世界中,迫使我们不顾一切地去追逐。我们要经常扪心自问:“我内心所爱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孔子说“我未见好仁者”,这也可能是孔子在扪心自问,自己到底好的是什么?如果真的往里深究,发现自己也爱名、利、权、情。所以,他说未见好仁者,就是没有见过一个发自内心、真真正正喜欢仁的人。

有的人口口声声说喜欢仁,追求仁德,想要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实际上,他们更想成为一位了不起的教授、一名诺贝尔奖得主、一个青史留名的人……这些人喜欢的依然是外在的东西。

孔子说,他从未见一个真正的“好仁者”,而好仁是一条自我修炼的路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这是一条路径;“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另外一条路径。“好仁”,就会见贤思齐,属于“择其善者而从之”;“恶不仁者”,是择其不善者内自省也,见到了别人做得不对的地方,立即进行自我反省。

“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这句话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恶不仁”。很多人嘴上说自己讨厌不仁德之事,但往往经不起考验,如果稍微做点违反仁德的事,就能得到利益,他们就会动摇,会安慰自己别人也都这么做,自己只是稍微权变一下,并不过分。

“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意思是任何不仁的举动,都不要发生在我身上,我坚决地排斥它。这条修炼的路径,本质上就是“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别人做得不对、不仁的地方,立即进行自我反省,不要让自己陷入不仁的境地。

孔子所讲的两条自我修炼的路径——真的“好仁”和真的“恶不仁”,都不容易做到。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是说我没见过能够一整天都真正做到一心追求仁的人。

这有点像我们说净土宗。净土宗的法门是一心不乱,念“南无阿弥陀佛”。好多人一开始觉得这太容易了,只要不停地念就可以了……但是真去做就会发现,想做到一心不乱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能不能做到一整天都不违背仁,让自己处于仁的状态之中?这当然很难,但我们可以练,从一天开始练。

“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结合以上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句话。孔子的意思是,真的好仁,真的恶不仁,确实不容易,但是从一天开始总是可以的,不要再推说力不足了。

所谓的力不足,往往都缘于不是真的喜欢,不是真的好(读第四声)。

什么叫作真的好?这个感觉其实很容易找。想想你的初恋,想想你曾经发自内心爱一个人的时候,每天辗转反侧、寤寐思服,想的都是对方。有的小朋友喜欢玩游戏,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把游戏打得更好。这种全身心投入的感觉,就是好。

孔子提醒我们,如果你能将这样的精神用在仁这件事上,哪怕只有一天,你都是厉害的。

不妨经常问问自己,到底是爱名利权情,还是爱追求仁德。要始终心无杂念地追求仁,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境界,但还是希望我们能够找到真正“好仁”的状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