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樊登讲论语:学而(精装版) > “哀兵必胜”

“哀兵必胜”(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工人俱乐部宣布了罢工纪律,组织了工人纠察队。在罢工的日子里,工人没有赌博的,没有进鸦片烟馆的,没有打架的——过去在此地几乎每天都打死人,流氓横行霸道,现在秩序却特别好。因此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很称赞,对工人都另眼相看了。

工人们团结一致,阵容坚强,声势浩大。路矿两局先请驻在萍乡的赣西镇守使派大兵来镇压,没有效果。后来阴谋陷害李立三和刘少奇,由于工人们多方的保护,也没有做到。罢工坚持了5天之后,两局只得全部承认工人的13条要求。

罢工完全胜利了。工人俱乐部门前广场里的庆祝大会上,真是欢声震动了天地。将近两万工人大喊“工人万岁”“工人俱乐部万岁”等口号。

罢工胜利之后,工人俱乐部再事整顿自己的组织。公举李立三为俱乐部总主任,刘少奇为特派员。

……

1922年11月毛泽东又来到安源巡视工作,指示同志们在矿工路工中发展了党员、团员。1923年安源已有13个党的支部,成立了党和团的地方委员会。

工人运动由安源发展到“汉冶萍总工会”。

由安源派了干部到水口山等处发展工人运动,成立工会。

“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各地的工会都被封闭了,但广东、湖南两省及安源除外。广东是革命政府所在地。湖南及安源工运之所以没有受到挫折,是因为有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灵活的策略的缘故。

毛泽东看见“二七”惨案后全国各地工运都遭受了打击,就做出保全安源一块地区的决定。——也可以说,这是他后来的革命根据地思想的开始吧。〔14〕

关于毛泽东6次到安源的情况,高菊村等著《青年毛泽东》一书,又根据长期积累的丰富材料,做了补充:

当时安源是中国南方较大的矿山之一,约有12000多工人,株萍铁路约4500人。安源路矿工人特别是煤矿工人受着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资本的三重压迫,生活非常艰苦。压迫愈重,反抗愈大。这里蕴藏着很大的革命力量,所以毛泽东一直非常重视。1921年冬,毛泽东先后两次到安源,深入矿井,了解工人生产、生活情况,启发工人觉悟。他向工人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使工人懂得受压迫受剥削的原因和求得解放的道路。据当时的老工人回忆,毛泽东曾打了一个比喻:路上有一块石子,大老板看到,随便用脚踢一下,就踢开了。但要是把许多小石子掺入石灰、沙石结成团,就会坚如磐石,大老板搬也搬不动了。〔15〕工人们听了,心里豁然开朗,要求毛泽东帮助他们。毛泽东满口答应,说:就请李先生来辅导你们吧。

李先生即李立三,毛泽东第二次去安源时,他也去了。

1922年初,李立三按照毛泽东“先办起夜学,启发工人的觉悟,然后把他们组织起来”〔16〕的意见,携带湖南省教育会和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公函去安源,通过萍乡县政府取得了合法地位,并办了安源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有学员60余人。李立三等“于教课之中,即略事宣传‘工人在世界上之地位,只有联合起来,组织团体与资本家斗争,以减少痛苦,解除压迫之必要与可能’。并常与各处工友接洽联络。两月之久,工友因此而觉悟者甚多;且辗转传播,来与李等谈者日众。最后,乃共集议组织俱乐部”。5月1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正式成立。〔17〕这时,毛泽东又增派蒋先云去安源参加俱乐部的领导工作。同时,他自己亦到安源,召开中共安源路矿支部会,总结前段工作的经验教训。针对工人中某些人不注意斗争策略的行动,毛泽东告诫大家:不要着急把共产党的旗子打出去,像走路一样,步子要稳当,盖房子要把基础砌好。要注意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相结合,防止过早暴露党组织。安源党组织在1922年2月中旬成立,到罢工前已发展到30多人,成为工人俱乐部的坚强领导核心。

9月初,毛泽东第四次来到安源。此时,李立三“已去长沙”,毛泽东与蒋先云、朱少连等安源党支部的同志研究了当时的情况,认为罢工的时机已成熟,目前最重要的是做罢工的各种具体准备。据老工人回忆,毛泽东在牛角坡一间小平房里召开了党支部会议,向大家介绍了各地罢工运动的大好形势,尤其是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发展趋势,分析了路矿两局内部职员分有派系,有空隙可利用;同时指出工人不能孤军作战,要争取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同情,争取社会舆论的支持。他强调最根本的一条,是要将绝大多数工人充分发动,严密地组织起来,防止敌人分裂工人的队伍。只有坚决罢工到底,敌人才会退让。共产党员必须坚决站在斗争的最前面,绝不动摇,进行“义无反顾”的斗争,群众自然会跟着领头人走。

毛泽东离开安源时,还给李立三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安源罢工形势已箭在弦上,要求他立刻回安源,领导俱乐部的工作。同时指出要“非常注意罢工战术问题”,“必须运用‘哀兵必胜’的道理,提出哀而动人的罢工口号”。毛泽东“特别关心的事情是加强领导”,因为“这样一次有10000多人参加的大罢工,在当时湘区还是第一次,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是不行的”。9月11日,即派刘少奇“到安源来了”。〔18〕

9月14日,安源路矿17000工人举行大罢工。工人们发布了罢工宣言,高呼“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向路矿两局提出了17项政治、经济要求。经过5天的激烈斗争,工人俱乐部“未伤一人,未败一事,而得到完全胜利”。〔19〕

罢工胜利后,安源工人俱乐部为工人办了许多事情。教育股办了7个工人补习学校,白天开有子弟班,日夜班共有近2000人上课。毛泽东又从长沙请来许多进步教员,帮助安源工人俱乐部开展工人文化生活。

这年冬天,毛泽东再次到安源巡视工作,亲自找工人谈话,了解他们罢工后思想的变化,并参加了代表会议,在会上做了全国工运情况及今后要继续加强团结的报告。毛泽东指示安源党组织,应趁罢工胜利后,发展一批党员,将罢工斗争中最优秀的工人吸收到党里来。

1923年“二七”惨案发生后,毛泽东召集包括安源在内的同志到长沙开会。他具体分析了当前敌我形势,指出应采取稳重步骤,不要轻易举行罢工,但要摆出“弯弓待发”之势,做好罢工的充分准备。毛泽东说,只有这样才最为有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安源的同志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一方面找矿局谈判,严词指明局方有请派军队解散工人俱乐部的阴谋,如果这样做,势必引起工人再度罢工,整个矿区将遭到破坏。同时在工人中紧急动员,号召大家做好充分准备,因而使矿局限于被动,终于不敢有所动作。

4月,毛泽东又到安源,指示中共安源地委要把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在守势中取攻势,在退却中寻找进攻的道路。〔20〕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