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苏东坡传:全三册 > 七 丧子之痛

七 丧子之痛(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郎中所说的“惊悸离魂之症”其实是对的。

自从哭过一场,朝云的魂魄从死亡里挣脱出来,惊悸之症接着发作。昼夜不安,根本不能入睡,就算累极了睡过去也会时时惊醒。怕黑、怕响声、怕冷风,不管白天黑夜,一刻不能离开丈夫,哪怕苏轼只是煮一点粥,倒一碗水,离开一时片刻,朝云也扯着不肯放手,眼里那份惊恐哀求让苏轼心中痛如刀割。不得不先对她解说:这是做什么去,片刻就回来,说多少遍朝云才懂……后来干脆也不说了,就是昼夜守着朝云,哪里也不去,什么也不想了。

到这时东坡居士心里哪还记得什么皇帝、什么朝廷?在常州一住十几天,昼夜看护爱人,直到朝云情况稳定些了,已能下床走动,虽然还是不能离开人,却不至于像早前那样须臾难分,片刻不离,苏学士这才抽功夫写了一个札子:辞谢官职,请求皇帝让他在常州居住。

这是生平第一次,苏轼彻底断了“做官”的心思。在常州住了好久,直等到朝廷发下文书,允许他在常州居住。同时又接到长子苏迈的信,知道在京城的宅院已经卖掉,手里有了几百贯钱,问父亲要在何处买田?

这时苏夫子心里只剩一个念头:天意让他落户常州,就在此地买田建屋安家落户吧。

东坡居士人缘好,朋友多得数不清,当他提出想买田的时候,黄州有古耕道帮他忙活,陈季常想让他搬到歧亭,王安石想让他在江宁落户,甚至金山寺住持佛印大和尚都想在金山对岸给他买块地,好让苏学士有事没事就到金山寺走动,可苏学士挑挑拣拣总拿不定主意。如今苏轼下定了决心要在常州定居,不挑不拣,有地就买。偏巧就有一位老朋友江淮发运使蒋之奇是常州府宜兴县人,听说此事,立刻叫人到自己的老家宜兴打听有没有田地出售,好让苏学士跟蒋家做邻居,结果真就找到一块好地,忙找个朋友带着苏轼到宜兴看地。

蒋之奇替苏学士找到的这块地在黄土村,距宜兴县城五十多里,周围都是小山,土地约有一百多亩,地主姓曹,也知道苏学士的名字,对他挺客气,苏轼心急,没讨价还价就把这件事说定了。

买这块地不是最要紧的,重要的是赶紧寻一个安稳之处给朝云养病。

谈妥了买田的事,苏轼就和地主商量能否先搬到这里住下。地主老曹看起来是个非常和气好说话的人,立刻答应,于是苏学士带着朝云搬到田地旁的一所小屋里,仍然整天守着朝云,同时写信给夫人和苏迈、苏迨、苏过,告诉他们已在宜兴安家,速速赶来团聚。

这时候朝云的病比当初好些了,说话走路一切如常,然而行为仍然不太对头,时常没来由地恐惧,只有被丈夫抱在怀里才能勉强入睡,苏轼也怕万一,只能昼夜不离地守着。眼看元丰八年的春节将至,终于接到二十七娘命苏迨写来的信,告知苏学士:除苏迈不能到宜兴,全家已在路上。

这时二十七娘嫁到苏家已经十五年,东坡居士的三个孩子都长大了,长子苏迈元丰四年考中了进士,恰在元丰七年得了官职,担任饶州府兴德县尉,不能到宜兴来。只有二十七娘带着十四岁的苏迨和十二岁的苏过赶来宜兴。苏轼把这个消息告诉朝云,本以为她听说夫人来了也会高兴,可朝云脸上木然毫无表情,就像没听见一样。

其实苏学士不明白,听到这个消息,朝云费了多大力气才克制住心里的恐惧和哀伤,不让自己当着丈夫的面哭出来。

朝云本就是个草籽儿一样轻贱的人,凭着她一心对苏学士好,天赐福气让她生了个宝贝儿子,这才勉强得了些地位,哪知道转眼功夫一切都被老天爷夺去了。如今夫人带着两个公子来了,只要他们一到,朝云就只能退回去做她的丫头,而且眼下的她,怕是连从前的地位都得不到了。

朝云是个悲秋的人,在她眼里,人生就像一场筵席,虽也曾美食罗列歌舞升平,对酒客而言都是梦幻。朝云今年才二十三岁,可她的人生已到了“残席”,歌舞已罢,酒也喝完了,眼看就要收拾下去。这时朝云能做的只是日日夜夜陪在苏学士身边,蜷在丈夫怀里,拉着他的手,抱着他的腰,一刻也不肯分开,但求江上的船儿来得晚些。

然而上古有个邪神共工做了件恶事,撞断不周山,使得天倾西北,地坠东南,船儿南下总是顺风顺水,快得拦都拦不住。

春节刚过,天时还冷,这天苏学士陪着朝云在刚买的田地周边散步,指着空****的田地讲未来的筹划,又说附近有个善卷洞、龙背山,都是好风景,等天气暖和点儿就带朝云游山赏洞饱览风景,朝云却像传说中的“褒姒”一样,心事重重,千金难买一笑。正走着,只见路尽头处过来一群人,挑着几副担子,赶着两辆马车,苏轼注目看了片刻,一句话也没说,甩下朝云就往那边飞跑过去。

这两辆马车,正是二十七娘带着孩子到了黄土村。

自从苏学士在湖州知府任上被御史台捉去,到今天二十七娘和丈夫分别已经五年有余。这些年二十七娘带着两个孩子寄居在苏辙家里,苏辙半辈子不得志,又生了十个孩子,穷困潦倒,还得帮助嫂子和两个侄儿,这五年所有人都只是吃糠咽菜。而二十七娘的苦处不在日子难熬,倒是思念丈夫。如今总算盼出头来,南下宜兴,路上片刻没有耽搁,连年都是在船上过的。终于到了村里,恰在地头遇见苏学士。

看见丈夫迎面跑过来,二十七娘也顾不得两个儿子在旁边看着,急忙下车一把扯住丈夫,就在路边大哭起来。苏学士拥着夫人也泪落如雨,好半天才止住哭,抬头一看,边上围着一帮农夫,都望着两个泪人儿发愣,二十七娘这才想起害臊,忙扯着丈夫钻进马车里。到这会儿苏轼才把夫人细细看了一遍,见二十七娘鬓边夹了几丝白发,眼角有了皱纹,身上的衣服比朝云穿得还破。因为心情激动,脸色倒还红润,两只大眼水汪汪得,仿佛还是瑞草桥边向他讨诗的小姑娘,笑着说:“五年没见,夫人一点儿也没变。”

二十七娘把丈夫从头到脚看了一遍,悄悄叹一口气:“我老多了,你也老多了。这五年,比十年还长……”

苏轼叹一口气,把夫人拥进怀里,在她耳边低声说:“以后咱们定居宜兴,永远不跟外人打交道了,用二十年好时光把前头五年补回来。”

若真能如此就太好了。二十七娘偎在丈夫怀里,轻轻闭上眼,免得泪水落下来打湿了丈夫的衣裳。

夫人和两位公子来了,刚才还陪着她散步的苏学士立刻跑到那边去了。朝云站在路旁犹豫再三,不知怎么去和夫人见面。却见二十七娘拉着苏学士钻进马车,这一群人转身往村里走去,只把朝云一个人扔在路上,朝云才明白,夫人根本不在乎和她见面的事,苏学士从此也用不着她了。跟着人家没什么意思,不跟着走又无处可去,只能像条没人要的小狗儿,低着头跟在一群挑担的乡农后头……

夫人到了黄土村,两个儿子又在膝前承欢,苏学士乐得不知如何是好,连忙炖鱼杀鸡。二十七娘手巧,在厨房里和丈夫一起忙碌,朝云到这时才过来给夫人行礼,二十七娘一心都在丈夫身上,对朝云只笑了一笑,说了两三句话,朝云也识趣,知道自己不懂厨房里的事,悄悄躲开了。

第二天,卖地给苏轼的老曹听说苏学士家眷来了,就提一壶酒来拜访,当时敲定了卖地的事,把钱付清,写了地契。

二十七娘天生有福,只要她来,苏学士就能一顺百顺。买完了地,发现京师带来的钱还有满满一箱,一问才知道,在京师的宅子卖了八百贯!买这块地用不完,就请一位朋友帮忙在附近的塘头又买了一块地,在丁蜀山旁建起房厦,打定主意定居宜兴,哪儿也不去了。

接下来的两个月苏学士忙碌异常,一边看着人盖房子一边准备春耕的事,闲了又陪着夫人去游善卷洞,看那些千奇百怪的石钟乳,当然没注意到,在接回夫人的同时,不经意间,他已经失去了朝云。

正在东坡居士忙着筹划家事的时候,从京师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神宗皇帝崩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