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苏东坡传:全三册 > 五 才子斗夫子

五 才子斗夫子(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翰林学士是大臣们“登天阶梯”的最后一级,再往上一步,就是三司使、枢密使、正副宰相了。然而古话说得好:“塞翁得马,焉知非祸。”苏轼的这一步升迁,带给他的不是荣耀,倒是麻烦。

就在苏轼升了翰林学士不久,学士院准备进行一场考试,皇帝命翰林学士承旨邓温伯、翰林学士知制诰苏轼共同拟定考题。苏轼就拟了《师仁祖之忠厚,法神考之励精》一题呈上。哪知考试还没开始,左司谏朱光庭忽然递进札子,指责苏轼的考题吹捧了汉文帝、汉宣帝,贬低了本朝仁宗、神宗两位圣主明君!

朱光庭指责苏轼的札子纯属无中生有,断章取义。苏轼忙上奏辩解,说自己受过先帝大恩,怎么可能无端讽刺先帝?何况所有考题都呈给皇帝看过,若有讽刺之处,皇帝怎么会看不出来?

太皇太后是个明白人,看了朱光庭的札子已经知道是在胡咬,只不过想不明白,为什么朱光庭无故去咬苏子瞻?就把右司谏吕陶找来询问。

这次朱光庭弹劾苏轼,下头的人不但知道是诬告,也都明白其中原因。但一般人不敢把这件事说破。偏偏吕陶是苏轼的老乡,又是好朋友,对朱光庭的作法很瞧不起,就对太皇太后说:“早先司马君实病故,朝廷许以明堂大享之礼,百官行礼后又要到司马府上吊唁,程颐以为不合古礼,不准吊唁。苏学士就说了几句玩笑话,哪知程颐等人怀恨在心!朱光庭是程颐的学生,就挟怨报复。”

一听这话太皇太后就明白了。把这无聊案子压下不问。

哪知树欲静而风不止,朱光庭的弹劾刚被压下去,御史中丞傅尧俞、侍御史王岩叟忽然上奏,同样指责苏轼在拟定试题的时候讥讽先帝!

若说朱光庭诬陷苏轼是为了给老师程颐出一口气,可傅尧俞、王岩叟都是司马光的亲信,根本不是程颐弟子,这两个人为什么做这样的事?

这又牵涉到早前苏轼和司马光那场争执了。

去年苏轼为了《免役法》的事在政事堂和司马光闹了一场,甚至给司马光取了个“司马牛”的外号儿!由此引起司马光亲信们的怀疑,认为此人有勾结“三司系”之嫌,就传出“蜀闽同风,腹中有虫”的话来——因为苏轼是蜀人,“三司系”头目蔡确、章惇都是闽人。

后来苏轼打击张璪、李定等人不遗余力,贬吕惠卿时还写了那么一道厉害的“檄文”,勾结“三司系”的谣言不攻自破。可司马光手下这些亲信们又有一个顾虑:苏轼表现得如此强势,是不是想取代司马光成为群臣的首领?

其实东坡居士是个没心眼儿的人,根本不想做什么“首领”。可他亲手打倒了“三司系”几员大将,亲笔写出了讨伐“三司系”的檄文,对官场上的人物来说,这么闹腾就是个“争权”的意思!

——不为争权,你苏某人为什么跳出来做这个出头椽子?

苏学士不想争权,别人却认定他要争权!于是苏学士自然而然有了政敌,人家跳出来“收拾”他来了。

对眼前这个复杂的乱局太皇太后看得一清二楚。对朱光庭很不满意,至于傅尧俞、王岩叟,这些人显然有心结党,太皇太后更不高兴。立刻把两人叫来,问他们:“老身知道朱光庭弹劾苏轼是出于私心,却不知你二人附和朱光庭是什么意思!难道卿等和朱光庭是一党?”

太皇太后知道傅尧俞、王岩叟、朱光庭三人不是一回事,故意用厉害的话吓唬他们。傅尧傅、王岩叟果然吓得面色如土,急忙请罪,仓皇退出。

不久,太皇太后下诏:吕陶升左司谏兵部员外郎,傅尧俞升吏部尚书,王岩叟升吏部侍郎。抹了一把稀泥,把这场无聊的“斗争”糊弄过去。

至于苏轼,一切不问,仍然命他主持考试。

这时候,老夫子程颐已经被赶走了。

程颐是个标准的教书先生,他的整个人生似乎无时无刻都在讲学。不管别人在他面前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他都以“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毫不客气地“指导”人家,责备人家。甚至别人没和他说话,只要他听见了,也要插进来批评。这样的人只能生活在校园里,让他到朝廷做官,对老夫子是“活受罪”,对其他官员也是“活受罪”。

偏偏程颐担任的是崇政殿说书,给哲宗皇帝讲课,结果他整天批评小皇帝,这也不对那也不行!讲课的时候全是大道理,才十岁的小皇帝听不懂,也不爱听,对他的课程很有意见。后来皇帝屁股上生了个疮,就找借口不来上课,程老夫子也不知怎么想的,就去找宰相吕公著,跟人家说:“皇上病了不能理政,只剩太皇太后一个人听政,这样不太好吧?”

——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朝廷大事本就是太皇太后在处理,皇帝病不病,太皇太后都要听政,这些关一个大臣什么事?程颐这么说,似乎指责太后太后独断专权……

吕公著还不知道皇帝“病了”,一听这话很惊讶,赶忙进宫慰问。太皇太后觉得奇怪,皇帝得了点儿小病,大臣们怎么知道了?一问才知道是程老夫子泄的密。接着吕公著等人又问出那句“皇上不能理政,太皇太后一个人听政不太好吧”的傻话来,太皇太后顿时留了心,一问,又是程颐说的!

太皇太后表面是个温柔斯文的贵妇人,其实处理政务手段很硬。没有这样的铁腕,她也不可能一年功夫就把朝廷大局摆稳。如今程老夫子莫名其妙一句闲话正戳在太皇太后的痛处,把手一挥,立刻将老夫子罢出了朝廷。

程颐和苏轼的一场争闹,其中并不涉及“党争”。因为苏、程二位都很幼稚,谁也没有害人之心。如今程颐走了,苏轼本以为可以过太平日子了,哪知道真正的麻烦才刚开始。

元祐三年二月,翰林学士知制诰苏轼被任命为权知礼部贡举,主持进士大考。想不到这次考试竟有两名考生同中进士,他们是章惇的两个儿子:章援,章持。

当年横行朝堂勇不可挡的枢密使章惇,如今已被贬得不知踪影了。可他的两个儿子偏偏在苏轼主持的大考中一同高中进士。顿时又有传言:苏轼和章惇有勾结,故意把考题泄露给章惇的儿子……

与此同时,苏学士的好友黄庭坚、王巩等人都被御史台的人弹劾,原因各种各样,全都莫名其妙。后来干脆连刚刚担任秘省正字的秦少游——一个没有半点资历、官位比芝麻烂儿还小的官员也遭到了弹劾

显然,朝廷中有一股强大的势力已在不经意间悄悄控制了御史台,正是这股势力不能容忍翰林学士苏子瞻“觊觎”宰相之位,急着要把他赶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