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苏东坡传:全三册 > 六 一肚子不合时宜

六 一肚子不合时宜(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说到这里,太皇太后又命人赐坐,献茶,让苏轼坐在皇帝面前喝了杯茶,说了一会儿闲话。又唤来内传押班,命他举着皇帝案边的金莲烛送苏轼回学士院。

第二天,皇帝诏下,赐给苏轼官衣一套,金玉带一条,上朝所配鱼袋一只,另有御马一匹,金鞍银辔一副,准苏轼骑马入朝。

没几天,苏轼到宫里给皇帝讲书,哲宗皇帝又奉祖母之命拿出上贡茶一袋赏给苏学士。其后又赐金,赐钱,诸多赏赐,不一而足。

太皇太后所做的一切,既是对苏学士的笼络,也告诉朝臣们:苏子瞻是被皇帝器重的!将来是要做宰相的。

太皇太后虽然做足了姿态,可御史言官对苏学士的攻讦一刻也没停止,且太皇太后对苏轼越器重,下头的弹劾越强硬。显然,这些人已经下定决心,要抢在苏轼做宰相之前把他逐出朝廷。

眼下的苏子瞻进退两难:留在朝廷是一条通往政事堂的大道。要走这条路,就得和政敌们打一场恶仗:退出朝廷,外放知府,逍遥自在无灾无祸。只是如此一来,苏夫子一辈子无缘做宰相了。

人心里天生就有无数私欲,苏学士虽然淳朴,可他也好色,也好美食,也好名利。只是经了这么多年的磨练,不像早年那么执着了。可“宰相”的位置摆在面前,做,还是不做?委实难以决断。回家和夫人商量,二十七娘全无主意,问了等于没问,想跟朝云说说,又找不着这丫头。

自从干儿夭折,朝云大病一场,脾气变了,愁容满面,整天躲着人,尤其躲着苏学士。苏轼回到京师重获重用,全家人欢天喜地,只有朝云无动于衷,后来干脆跑到尼姑庵里拜一位名叫义冲的老尼姑为师学起佛法来,每天一大早就到庙里去跟着师父念经,直到黄昏才回来,一回来就躲到后院空屋里,点上香接着念她的经。

朝云生来命苦,老天爷又对她刻意摧残,这丫头虽然灵慧,毕竟双肩瘦弱,经不起这样的磨难,她的心,已经老了。

眼看在府里没人能商量,苏轼只好去找弟弟苏辙,问起前途,苏辙认为朝廷正在变局,应该尽力做事,就算遇到诽谤,有太皇太后在背后撑腰也不怕。听了这些话苏轼渐渐拿定主意,留在朝廷,大干一场!

从苏辙那里回来天都黑了。这时正是六月,天气热,苏轼刚喝了酒吃了肉,身上躁,脱了长衣,只穿个小褂子躺在竹椅上纳凉,不一会儿功夫就睡过去了。二十七娘听见他打鼾,怕冻着,过来把苏轼推醒,见苏学士挺着一个软趴趴的大肚子,笑着说:“不得了,怎么胖成这样!”

苏学士原本是个竹竿儿一样的瘦人,自从元丰八年回京得到重用,到今天已是元祐四年,五年间顺风顺水,福享多了,真是胖起来了。被夫人一问自己也觉得有意思,拍着大肚子“扑扑”作响,问夫人:“你看这里头装的是什么?”

二十七娘拿扇子给他扇着,笑说:“这是一肚子好文章。”

苏学士摇摇头:“好文章在黄州时写尽了,如今没有文章可写了。”

也对,苏轼在黄州时好文章多如流水,回京五年官做到了天上,苏诗苏文却没有太精彩的。一回头,见小丫环绿螺站在边上给夫人打扇子,就问她:“你看我这肚里是什么?”

小丫头笑着说:“大人肚里当然是一肚子心机。”

这个回答没意思!

这种话苏学士不爱听,扭过头去。二十七娘见他不耐烦,起身走开了。苏轼一个人躺在黑暗处,觉得身上凉快舒服,渐渐又要打盹儿,却看见朝云从角门进来,贴着墙壁低头往前走,要回她的小屋里去,忙叫她:“你来!我问你一句话。”

朝云本想溜过去的,被人看见也没办法,过来问:“什么话?”

苏轼指着大肚皮问朝云:“看我这肚里都有什么?”

朝云并没看苏轼的肚子,抬头把他的脸端详了一下,淡淡地说:“我看大人只有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朝云这话把苏轼给吓了一跳,也不开玩笑了,认真问她:“这话怎么说?”

东坡居士看着聪明,其实糊涂,朝云若不劝苏轼,天下就没人劝他,所以朝云不得不劝:“我在义冲师父那里偶尔听到些话,说京城出了三个‘党’,一个叫‘朔党’,一个叫‘洛党’,还有一个叫‘蜀党’,又说大人就是‘蜀党’的首领,我听了觉得奇怪:以前朝廷总共才有两个‘党’,怎么拨乱反正搞了好几年,倒比以前更乱了?就悄悄跟人打听‘蜀党’都是哪些人,结果人家告诉我,蜀党有我家苏大人,有黄庭坚、秦少游、张耒、晁补之、毕仲游、李之仪、寥正一,还有大人那个学生王巩。这些人我大部分都不认得,只知道那位秦少游只是个秘书省正字;黄庭坚学士好像是个著作郎?我就想了,以前结党的都是宰相、枢密使,可‘蜀党’这些人都是小小的官儿呀!就算大人,也不过做个翰林学士,还不到枢密使吧?这么几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怎么就被定为一党了,大人觉得奇怪不奇怪?”

朝云说得这些苏轼都知道。可苏学士太幼稚太老实,从没把这些事连在一起想。如今朝云故意问他,苏轼倒糊涂了,半天答不出来。

朝云知道这人很笨,不点不透,又说:“朝廷是个是非窝子,在里头争权的人太多了。可大人太老实,既不会争权又不会害人,现在皇帝让你做翰林学士,已经引别人嫉妒,他们要陷害大人又怕皇上不信,就拉了大人的几个学生、朋友,说你们‘结党’,其实最终要害的是你一个人!这种时候大人只有两条路,一是和他们斗,谁来害你,你先把他斗垮!如果下不了这个狠心,就只好不做翰林学士,到外头做几年官,把差事辞了回乡下去做你的‘东坡居士’好不好?”

朝云这些话句句说在要害,苏轼却听不进去:“圣上待我有恩,怎能不为朝廷效命?”

苏学士这个人实在傻,太皇太后随便骗他几句,此人就要把命卖给人家。朝云不和他争论,只是盯着苏轼的眼睛问了句:“那么多人掣肘,大人能效什么‘命’?”

“我不跟他们争,这些人为何掣我的肘?”

苏轼问得是傻话,朝云微笑道:“宰相位子就两个,大人坐一个,别人就少一把椅子,这叫‘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对不对?”

朝云没学问,这个成语用得并不贴切,苏轼倒听懂了,只是仍然不信:“我哪有做宰相的本事?”

朝云笑着说:“几年前大人还在黄州种地呢,一转眼就做了礼部郎中,又升中书舍人,一年功夫又做了翰林学士,离宰相不远了吧!你说你没有做宰相的本事?这话我信,可是那些害你的小人信不信?就好比某人脚下踩着一块金子,却说:‘这金子我不要,谁喜欢谁拿去。’别人就来给他做个揖,客客气气把金子拿走?才不会!他们会把那老实人推倒在地,硬把金子抢过去,碰上心毒手狠的还会把那人捅一刀,免得他去报官!大人说是不是呀?”

朝云这丫头聪明灵透,天下事全被她一眼看穿。而且她的一颗心都在苏学士身上,但凡涉及苏轼,朝云没有不明白的。苏轼虽然混浊些,毕竟不傻,还要再争,话到嘴边就收住了。

见丈夫没话说了,朝云知道这些劝人的话他听进去了,急忙趁热打铁,又说:“大人一辈子只知道对别人好,从不会害人,这样的老实人根本做不了官!记得大人在密州时写过一支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如今大人在高处,难道不觉得冷?若说你死心塌地非要做官就算了。大人又没这野心,何苦站在高处受这个苦?还不赶紧下来!”

——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对天下所有做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句格言。

为了朝廷去留之事苏学士已经苦恼了很久。如今朝云念出这句词来,苏轼恍然而悟。

朝云是东坡居士的红颜知已,凡苏学士有疑问,只要朝云一说无不迎刃而解。现在朝云只说了几句话,已经把苏学士一直在想的事儿给解透了,这一下定决心,觉得说不出的轻松。再看朝云,虽然穿着朴素,脂粉不施,却像咏西湖的诗里说的“淡妆浓抹总相宜”,有一份冷玉轻烟般的清秀雅致,忍不住拉着朝云的手儿笑道:“你跟义冲师父学佛三年多了,有什么心得?”

忽然被丈夫拉住了手儿,朝云心里也是一跳。

朝云十二岁到苏家,十九岁随了苏轼,今年才二十七岁。自从离开黄州,干儿夭折,她和苏轼五年没同房了。若说心里不想苏学士,那是假的。可朝云心里有一道深深的坎儿,无论如何跨不过去,见丈夫来纠缠急忙推他:“大人别这样,夫人看见不好。”

苏轼好容易扯住这只手,哪肯轻易放开,紧扯不放,嘴里说:“夫人都知道,不会问。”

苏轼和朝云的事二十七娘当然知道,而且二十七娘本就宽容大度,把朝云当自家亲妹妹看待,也确实不问。可朝云心里有一份莫名的恐惧,实在不敢。见丈夫不放手,急得使劲推他:“你去找夫人吧。”

朝云越着急苏轼越觉得有趣,干脆一把拦腰抱住:“夫人不急找,我先找你说个话儿……”这一下朝云真急了,抽出手来尽力一推,苏轼给她推得一个踉跄倒退出两三步,差点摔个跟头,这一下两人都愣住了。

见苏轼又惊又怒,朝云羞愧难当,转身飞步走开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