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我不能生,以后我的一切都是福宝和苏念的。(1 / 2)
嘈杂声中汽车停了一排。
杨国平扶着一个头发花白的军装老人下车,态度恭敬。
苏念瞥见老人空荡荡的左腿,瞬间明白了老人的身份。
张茂山,在战斗中失去了腿的开国功臣。
杨国平扶下张茂山后,又朝车里伸手,把周元华给扶了下来。
张茂山似乎对周元华有积怨,周元华找他说话,他偏过头一副没听见的样子。
苏念正看着,冷不丁被点名。
“小苏同志,正好你在,老首长刚刚还念叨着想见你呢。”
杨国平抹了把额头上的虚汗。
周元华是他的老领导,张茂山是老首长,两个都是他得罪不起的人。
偏偏两人有旧怨,一路上他陪坐在旁边,听着两个老人斗嘴,屁股下像是有钉子在一直扎一样。
好不容易挨到农场。
杨国平看到苏念像是看到救星一般,急忙把这两个烫手山芋抛给苏念。
两位两首长唯一统一的话题,就是苏念,把他们交给苏念接待准没错!
杨国平想着,把苏念推到张茂山面前,向张茂山介绍。
“张首长,这位就是小苏同志,是苏怀瑾苏大夫的小女儿,也是咱们淮阳药厂的技术部主任,止血粉就是在她的牵头下研发生产的。”
他又转向苏念,“小苏同志,老首长从京城来,是想见见你的父亲,苏怀瑾同志,你帮我接待一下,行吗?”
“当然可以。”苏念一口应下。
她们家平反的希望全系在张茂生身上,接待这种小事,洒洒水啦!
苏念把苏怀瑾从人群中拽出来,挽着他到张茂山面前,笑得温婉。
“张首长,我叫苏念,他是我的父亲,苏怀瑾。”
张茂山杵着拐杖,眯了眯眼,打量着面前的父女两。
看着明显苍老了许多的苏怀瑾,心生感慨。
这几年大家都不好过。
他被困住自身难保,无暇顾及苏家人,累得苏家人也被牵连受苦。
“小苏同志,你父亲对我张家有大恩啊。”
张茂山叹了口气,看向苏怀瑾的眼神中带着浓浓的歉疚。
“怀瑾,是我张家连累你受苦了,当初要不是我执意让你救卫国,你苏家也不会出事。”
“老首长,谈什么苦不苦的,这事儿也怨不得您。”
苏怀瑾眼尾泛红,握住苏念的手发紧。
“都过去了。”
苏怀瑾说得轻描淡写,但大家都知道这句过去了,饱尝了多少心酸。
围观的群众没想到苏怀瑾还认识张茂山,听到两人谈起过往都竖起耳朵。
“苏家这也是好起来了,大领导一个接着一个来,你看杨团长的姿态,这老人身份恐怕很高。”
“谁说不是呢?有这些个领导当靠山,他们家很快就能平反离开了吧......”
看热闹的人低下头来凑在一起交头接耳,说不出的艳羡。
后面车上下来的张家人见几人说话,也识趣地没有上前,都站在车旁等候。
其中就有鹤立鸡群的陈更生。
两人目光撞上,陈更生唇角勾起温润笑意。
苏念眨了眨眼,收回视线看向苏怀瑾,打断他们叙旧的话。
“爸,哪有让老首长站在门口的道理,进去坐下慢慢说吧。”
“老首长们坐了这么久的车过来,肯定累了,进去喝口热水缓一缓。”
“瞧我,确实不合适。”苏怀瑾拍了拍脑袋,上前扶住张茂山,“老首长们,快快快进去坐。”
张茂山应了声,瞥了眼一旁也准备进屋的周元华,开口逐客。
“周棒槌,没听见我们要叙旧吗?你杵在这儿干嘛?回去找你孙子去!”
周元华瞪了张茂山一眼,没好气道,“走什么走,这儿就是我的家!我住这儿!”
说完,他扒开挡路的杨国平自顾自往屋里去,嘴里嘟囔。
“芝麻大点的心眼儿,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了,还记到现在。”
“老子就要住这儿,老子气死你!”
张茂山听到了,但假装没听到,拍了拍苏怀瑾的胳膊。
“不管他,我们进去。”
一行人涌入医疗站,原本宽敞的铺面瞬间变得拥挤。
屋里板凳不够用,坐下的只有张茂山和周元华几人。
“怀瑾,你坐过来。”
张茂山拍了拍他身旁的空板凳。
苏怀瑾想推辞,但杨国平推了他一把,又被张茂山拉住,他只能坐下。
苏怀瑾坐稳,张茂山开口,冲人群前面的中年男人道。
“卫国,过来给苏大夫见礼。”
“当初要不是苏大夫顶着压力救你,你这会儿坟头草都有半人高了。”
“前些年咱们张家不方便,现在见着了,你们该拜谢当初的救命之恩。”
张卫国带着妻儿,七个人一起向苏怀瑾鞠躬致谢。
苏怀瑾连道“使不得”。
当初他救张卫国时,张卫国已经身处高位,现在估计更高!
他想起身避开,手却被张茂山牢牢按住,“怀瑾,这是你该受的!”
等张卫国几人谢过后,张茂山开口解释,“苏家被我们连累,受了这么多年苦,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当初我也没想到会来得那么快,没来得及安排你们......”
屋内虽然很多人,但张茂山开口时,没有发出一点动静。
苏念环顾四周。
张家跟来的人无论年纪大小都站得笔直。两手交握在小腹前安静的听着张茂山说话,脸上没有不耐烦,也没有对苏家的轻视。
教养很好。
苏念打量张家人时。
张茂山握着苏怀瑾的手,将这些年没有及时找到苏家的缘由告知。
当年,张卫国出任务身受重伤,被下病危通知书,所有人都说没办法,劝张茂山节哀。
张茂山不愿意放弃,想到了年轻时决裂的老友。
老友已逝,但老友的儿子苏怀瑾继承了他的医术,也是远近闻名的名医。
山雨欲来风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