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借枪!老朱家独有的父慈子孝!(2 / 2)
“此年师出无功,军马储蓄十丧八九,灾眚迭作,内外俱疲”。
窥一斑而知全貌。
朱棣的第二次北伐,瓦剌占地形和骑兵优势,明军依赖人数优势取得的惨胜。
战局瞬息万变。
这一战打下去,胜负都不一定。
朱棣那小子疯了,要与瓦剌军队冲杀不说。
听说瓦剌那些事,永乐帝朱棣也有些上头,准备彻底让瓦剌臣服大明。
一头年轻死犟的犊子…
一头我行我素的老倔牛…
到这节骨眼,许易无法坐视不管,任由这二人胡来。
可他,是劝不动了。
御书房。
听闻这事,朱元璋依旧平静,眼瞳反而流露出赞誉之色。
“这事…咱准了!”
见许易还准备开口说些什么,朱元璋摆手道:
“自己屁股不干净,哪有让别人去擦的道理?!”
“告诉老老四,他要是还是咱老朱的种,别给我丢人,此役当大胜瓦剌!”
“…咱给他设宴庆功!”朱元璋斩钉截铁,声音极度冷静。
许易:“……”。
你们可真是父慈子孝~
……
……
许易终不是站在皇帝角度,无法设身处地。
也没古人那种浓郁氛围——把颜面看得比命重要。
有一点他却清楚。
如朱棣所言,他需要军功,需要历练。
而永乐帝朱棣也要扬眉吐气,洗刷耻辱。
这场大胜,难以回避。
罢了——
许易叹了一口气,也不再奢求朱元璋能出面。
“这一仗若真硬拼,奔着征服瓦剌的目标,大明军队必然伤亡惨重。”
“就算明军赢了,阿鲁台会不会趁着明军虚弱搞偷袭,这依旧未知。”
朱元璋也陷入沉思。
许易的话不无道理,血拼下来必然是无比惨烈。
虽然这次北伐是阿鲁台向大明求援,大明不愿让瓦剌统一蒙古,这才开展的。
可阿鲁台反复无常,不然老四也不会征伐阿鲁台,此为他第三次北伐。
许易直言道:“我的意思是,如今火器想来造出不少,能否在不影响北伐的前提下,借部分燧发枪给永乐一朝?”
“老朱你需要永乐朝的宝船,永乐帝朱棣也要对草原骑兵的火力压制,两朝完全可以双赢。”
两儿子都在沙场与瓦剌对战,朱元璋哪有拒绝的理由。
不多时,一份诏书在老朱笔下被写了出来。
“拿了咱批条,记得把船给咱带回来!”
“还有…”
朱元璋语气微顿,可望着许易一张脸,终是不准备服软,故作冷哼道:
“给咱跟老老四说一声,造反的账咱还没和他算,他别想一死了之。”
“此战他要是死了,便是抗旨不孝!”
拿上圣旨,许易立马转身离开了这里。
哗——
目送着许易离开后,朱元璋脸上那股霸道威严气场猛然垮塌,负在身后的双手垂落。
肉眼可见…
朱元璋苍老的脸颊透着浓郁的担忧之色。
“两个兔崽子!”
“要是让咱白发人送黑发人,看咱怎么收拾你们!”
深呼出一口气,朱元璋宛如泄了气的皮球,停下徘徊的脚步。
他魂不舍守望着许易离开的方向,深邃的瞳孔不知在想什么。
另一边,许易已经来到朱元璋专为枪炮等火器生产创建的火器局。
永乐朝朱棣随军有火药,最重要的是燧发枪。
有老朱的圣旨,许易顺利拿走批下来的相关数量的燧发枪,并返回永乐一朝的漠北。
砰——!
草原上,火星从枪口迸发,一颗钢珠“咚”的一声,直直将盾牌破开。
“这…”恐怖威力让永乐帝朱棣心头狂喜,宛如瑰宝般打量着手中的燧发枪。
“以燧石点火,可手持瞄准,精准命中…”
“纵是老头子的神机营那些火器也远远不及,此物真乃战场上的神器!”
永乐帝朱棣手指划过长长的枪身,目光决绝,宛若剑客在擦拭自己的宝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燧发枪这等利器,此役他绝对可以征服漠北。
永乐帝朱棣信心大增,下意识问道:“国师,这燧发枪具体有多少支?”
许易回道:“三千五百多支。”
这么多?
永乐帝朱棣顿感咋舌,他神机营五千人,配备火铳的步兵共三千六百人,正好人手一件。
“父皇能借三千五百只燧发枪,看来洪武朝的火器发展极为迅速…”
想到这里,永乐帝朱棣下定决心道:
“此役过后,永乐朝也要发展此等火器,方能震慑周边的蛮夷。”
见永乐帝朱棣不明白这个数字,许易忍不住开口提醒起来。
“不是你爹富有,知道三千营有这么多人,而是你爹的府库里只有三千五百支燧发枪。”
“他借你的这些,是明年北伐所用的所有火器!”
永乐帝朱棣神情一怔,喃喃念叨一声“是么”,低头继续给燧发枪上火药。
大漠掀起的阵阵风沙,带着老者的衣角在飞扬,恍惚间,后者似乎年轻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