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先行者号(2 / 2)
这根本不是“援助”。
这是一场交易。
龙国人拿出了他们压箱底的、最好的技术,来换取他们工业发展所急需的资源。而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则用自己沉睡在地下的矿产,换来了一条真正能支撑起国家未来的、先进的经济大动脉。
果然,天上没有免费的馅饼,但相比起来,龙国人建立在双方尊重基础上的交易却比西方那些充满了施舍、傲慢和附加条件的“援助”,要高明一万倍,也真诚一万倍!
“阿贝贝同志,”老王将一份同样厚重的、印着龙国铁建标准(TB)的技术规范和施工手册(全英文翻译版),递给了他,“你是坦方的总工程师,也是我们在伦敦的专家。从今天起,我们的质量控制标准,就按这个来。你负责监督我们,我们互相学习,一起把这条路修好。有意见吗?”
阿贝贝接过那份沉重的、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手册,看着老王那双没有任何保留的、真诚的眼睛。
他知道,这本手册里,蕴含着龙国人数十年铁路建设的经验结晶,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而现在,他们就这么轻易地,交给了自己。
他感觉自己的眼眶,有些发热。
他猛地立正,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回答:“没有意见!王经理!”
坦桑尼亚的内陆,曾经沉寂了数十年的稀树草原,被一股来自东方的、不可阻挡的建设洪流,彻底唤醒了。
数万名龙国工人和当地雇员,组成的庞大建设军团,在那些黄色钢铁巨兽的带领下,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
阿贝贝彻底抛弃了他那身“体面”的白衬衫和西裤,换上了和老王一样的、耐磨的蓝色工装,整天泡在了工地上。
他在这里,学到了比在伦敦教室里多一百倍的、真正的工程学问。
他第一次亲眼看到,“鲁班”挖掘机那强劲的液压臂,是如何像切黄油一样,撕开坚硬的红土层,为新的路基开山辟路。
他第一次亲眼看到,龙国人带来的移动式混凝土搅拌站,是如何24小时不停地,生产出性能标号远超英国标准的、用于浇筑轨道板的高性能混凝土。
他更第一次亲眼看到,那台“昆仑-1型”铺轨机,是如何像一头贪吃的巨兽,从前方吞入一片片预制好的混凝土轨道板,然后,在激光定位系统的精确引导下,将它们平稳地、严丝合缝地,铺设在平整的路基之上。每天,都有数公里的、崭新的、如同灰色缎带般的无砟轨道,向着内陆,不可阻挡地延伸!
这种建设速度,这种组织效率,这种“基建狂魔”般的恐怖执行力,彻底颠覆了阿贝贝对“工程”二字的理解。
但更让他感动的,是人。
八月的雨季,突如其来。暴雨将工地变成了一片泥泞的沼泽。一台挖掘机在转移过程中,不幸侧翻,陷入了齐腰深的泥潭中。
阿贝贝本以为,这种天气,只能停工。
但他看到的,是老王第一个跳进了冰冷的、齐腰深的泥水里,大声吼着:“党员跟我上!绝不能让国家的财产泡在水里!”
上百名龙国工人,没有丝毫犹豫,纷纷跳进泥潭。他们和当地工人一起,用肩膀扛,用撬棍撬,硬是在暴雨中,奋战了十几个小时,将那台重达二十吨的挖掘机,从泥潭里,一寸一寸地,拖了出来。
当晚,营地里,数十名工人都发起了高烧。疟疾,这个非洲大地上最可怕的幽灵,开始在营地里蔓延。
阿贝贝心急如焚,他知道这种病的厉害,每年都有无数同胞因此丧生。
但他看到的,是龙国医疗队从容不迫地拿出了他们早已准备好的、大批量的“青蒿素”特效药,挨个为工人们进行注射和治疗。三天之内,所有病倒的工人,都奇迹般地,退了烧,活了下来。
“我们来非洲,怎么可能不防着这个小虫子?”老王笑着,拍了拍阿贝贝的肩膀,将一盒预防药,塞进了他的手里。
阿贝贝握着那盒药,心中百感交集。
他想起了那些西方“专家”,他们宁愿待在五星级酒店里吹空调,也绝不踏入工地一步,生怕被蚊子叮咬。
而龙国人,他们不仅来了,他们还带来了自己的医生,自己的药,他们做好了与这片土地上所有困难(包括疟疾)长期作战的准备!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阿贝贝开始在工地的帐篷里,开办起了“夜校”。
白天,他是总工程师,监督工程质量。晚上,他就是学生,而老王和那群年轻的龙国工程师,就是他的老师。
他们没有藏私。
从如何计算无砟轨道的沉降系数,到如何维护“红星”系统的液压挖掘机,再到如何使用那套复杂的激光全站仪……他们倾囊相授。
“阿贝贝同志,数据不是用来炫耀的,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老王在一次技术研讨会上,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们的土地,最终要靠你们自己来建设。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我们会的东西,都留下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阿贝贝用他新学会的中文,生涩地念出了这句古老的谚语。
老王开心地大笑起来。
1990年,春。
“京畿快线”的建设,已经进入了尾声。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东方,长客和四方机车车辆厂内,一场同样激烈的战斗,也落下了帷幕。
在姜晨提供的、那份融合了“海龙”战机气动外形优化经验、先进交流传动技术(IGBT)以及轻量化铝合金车体材料的“技术大礼包”的指导下,龙国第一代、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分散式电力动车组(EMU),正式下线!
它被赋予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名字——“先行者”号(Pioeer-1)。
它的车头,采用了革命性的“子弹头”流线型设计,极大地减少了空气阻力。白色的车身,配以红色的线条,简洁而又充满了速度感。
当第一列“先行者”号,通过海运,被运抵达累斯萨拉姆港时,整个城市都为之沸腾了!
阿贝贝作为坦方总工程师,有幸第一个,登上了这列崭新的、充满了未来感的列车。
他抚摸着那光滑的车身,走进了那干净、明亮、配备了空调和舒适座椅的车厢,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梦中。
几天后,坦赞铁路升级改造工程全线贯通暨“先行者”号通车仪式,隆重举行。
阿贝贝和老王,并肩站在“先行者”号的驾驶室内,共同按下了启动的按钮。
“呜——!”
一声清脆而又悠长的汽笛声响起,列车在一阵极其平稳的、几乎感觉不到的微颤中,缓缓启动。
没有传统火车那“哐当哐当”的巨大噪音,也没有呛人的黑烟。
只有轻微的、如同电流划过般的“嗡嗡”声。
列车,在崭新的无砟轨道上,开始加速。
60公里/小时……
80公里/小时……
100公里/小时……
最终,时速稳定在了120公里!
窗外的稀树草原,在阿贝贝的眼中,化作了一片飞速向后掠去的、模糊的绿色光影!
他看着那稳稳地立在桌面上、连一丝涟漪都没有的茶杯,他感受着这如同贴地飞行般的平稳和安静。
他知道,这,就是“龙国速度”。
这,就是他父辈们梦寐以求,也是他自己曾经不敢想象的——未来。
列车飞驰着,穿过村庄,穿过矿山。铁路沿线,无数的坦桑尼亚民众,从他们的茅草屋里跑出来,向着这列白色的“神龙”,欢呼、跳跃、挥舞着手臂。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一种阿贝贝从未见过的、发自内心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希望。
阿贝贝转过头,看着身旁的老王。
这个黝黑、朴实的龙国男人,也在微笑着,向窗外挥手致意。
阿贝贝缓缓地站直了身体,他整理了一下自己胸前那枚印着两国国旗的“坦赞铁路友谊勋章”,然后,向着老王,向着他身后那个伟大的国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他知道,这条铁路,不再仅仅是“自由之路”,也不仅仅是“希望之路”。
它是一条用真诚、尊重和汗水浇筑而成的、永恒的——友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