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 > 第228章 马书记

第228章 马书记(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马胜才书记的手掌厚实而粗糙,握力很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热情,仿佛要将我这“省城来的书生”牢牢握住,也顺便掂量掂量我的斤两。

他大约五十岁上下,身材微胖,脸庞圆润,皮肤是因长期户外工作而形成的古铜色。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用了不少发胶,试图掩盖些许稀疏的趋势。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眼睛,不大,却很有神,看人时习惯性地微微眯起,像是在评估,又像是时刻带着笑意,但那笑意并未完全抵达眼底。他穿着一件半旧的灰色夹克,里面是白色的确良衬衫,领口有些磨损,标准的基层领导干部形象。

“林县长,一路辛苦!真是对不住,让您受委屈了!”他紧紧握着我的手,语气充满了歉意,但眼神却飞快地在我身上扫过,似乎在评估我的状态和反应。

“马书记太客气了,是我给大家添麻烦了。”我保持着谦和的微笑,“早就听说马书记是青云县的‘老黄牛’,扎根基层几十年,经验丰富,以后还要请您多指点。”

“哎呦,可不敢当‘指点’二字!”马胜才连连摆手,笑容更盛,但话里有话,“我们这些土包子,就是靠着对这片土地的熟悉,勉强维持。比不得林县长您,省里来的高材生,见多识广,观念新。以后啊,还得靠您带着我们青云县往前奔呢!”

这话听起来是捧,实则把我架在了火上。一方面点明我是“外来户”,对本地情况不熟;另一方面又把“发展”的期望和责任率先推到我这个县长身上。很常见的基层欢迎“外来和尚”的套路,既给足面子,也暗设门槛。

“我们一起努力,班子团结是关键。”我四平八稳地回应,不接他递过来的高帽,也不露怯。

马胜才哈哈一笑,拍了拍我的肩膀:“对!团结就是力量!走,林县长,我们先吃饭,算是县委县政府给您接风!几位在家的常委都到了,大家也都想早点认识您这位年轻的班长啊!”

他用的词是“班长”,在党政系统里,这通常指的是县委书记。他这是在不动声色地强调自己“一把手”的地位。

我们上了那辆桑塔纳。车内饰有些旧,但还算干净。马书记坐在我旁边,很自然地占据了后排靠右的主位。

车子向县城中心驶去。马书记开始如数家珍地介绍沿途的情况。

“林县长,你看那边,是我们县的老百货大楼,八十年代可是最热闹的地方,现在不行喽,个体户兴起,冲击太大。”

“那边是县一中,算是我们青云最高学府了,每年也能考上一两个大学生,不容易啊。”

“前面就是县委县政府大院,合署办公,条件简陋,比不得省里气派,您多包涵。”

他的介绍带着一种主人翁的自豪,也透着一丝对现状无可奈何的认命。我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偶尔插问一句两句,比如“县里主要产业是什么?”“财政情况怎么样?”

提到财政,马胜才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叹了口气:“唉,林县长,不瞒您说,家底薄啊。主要就靠一点农业税和上级转移支付。去年全县财政收入,刨去上级补助,自己也就不到两千万,发工资都紧巴巴的。好几个乡镇教师的工资,还拖欠着呢。”

两千万?我心中一震。这甚至比不上省城一个稍好点的区级单位一年的招待费。青云县的贫困,有了一个更加具体而残酷的数字支撑。

“困难确实很大。”我表示理解,“但正因为困难,才需要我们想办法。”

“是啊,想办法,想办法。”马胜才附和着,但语气并不乐观,“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招商引资也搞过,可咱们这地方,要资源没资源,要交通没交通,人家大老板来了看一眼就走了,留不住啊。”

谈话间,车子停在了一家名为“青云饭店”的三层小楼前。这大概是县城里最好的饭店了,门口还挂着“定点接待单位”的牌子。

走进包厢,里面已经坐了七八个人,见到我们进来,纷纷站起身。马书记热情地给我一一介绍:

“这位是县委副书记,张海同志。”

“这位是常务副县长,刘国栋同志。”

“这位是组织部长孙建国同志,你见过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