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第一夜(2 / 2)
是优先解决迫在眉睫的教师工资问题,稳定人心?还是着眼长远,规划修路治河这些周期长、见效慢的基础工程?
每一个选择,都牵扯到复杂的利益和有限的资源。一步走错,可能满盘皆输。
我拿出周老送我的那本牛皮笔记,就着昏暗的灯光,再次翻阅。笔记里那些处理基层矛盾的“土办法”,在此时看来,格外亲切和宝贵。它告诉我,解决问题不能光靠文件和命令,更需要耐心、智慧和对这片土地人民的深刻理解。
“无论何时,守住底线。”周老的嘱托在耳边响起。在这寂静的夜里,这句话的分量尤其沉重。我知道,未来的路上,会有无数的诱惑和压力,守住底线,谈何容易。
吃完面,洗完碗,天色已经完全黑透。小县城没有什么夜生活,窗外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吠和远处国道隐约的车声。
我打了一盆热水,就着蜂窝煤炉子的余温,简单擦了擦身子。冰凉的毛巾接触到皮肤,让我打了个激灵,头脑也更加清醒。
躺在床上,硬板床硌得后背有些不适应。望着天花板上因为潮湿而形成的一片片不规则的水渍斑痕,我毫无睡意。
这就是青云县。这就是我选择的道路。
从明天起,不,从今天起,我林致远,就是青云县的代县长了。几十万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计发展,某种程度上,就担在了我的肩上。
压力如山,但我心中那簇想要“做点实事”的火苗,却在这简陋与寂静中,燃烧得更加旺盛。
我想起了途中那个帮我推车的汉子,想起了那个用拖拉机拖拽客车的老农,想起了车站里那些面带疲惫和麻木的乘客……他们是抽象的“人民”一词最具体的化身。为他们做点事情,让他们的日子能好过一点,这不正是我当年选择这条路的初心吗?
虽然前路迷茫,困难重重,但我似乎已经能感觉到,我的根,正在这简陋的宿舍里,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开始慢慢地、艰难地向下扎去。
第一夜,在陌生的床铺上,在混杂着霉味和淡淡煤烟气息的空气里,我怀着复杂的心绪,辗转反侧,直到后半夜,才迷迷糊糊地睡去。梦里,依旧是那条颠簸的、看不到尽头的土路,而我,还在奋力推着那辆陷在泥泞里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