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家徒四壁的财政(2 / 2)
孙前进被我盯得有些发毛,努力地回忆着,额头上又冒汗了:“闲置资产……前几年企业改制,能卖的都卖了……办公楼……都是危房,卖不了几个钱,也没人买……企业股份……县里以前投资过几个厂子,后来都倒闭了,资不抵债……”
他几乎是在绞尽脑汁地搜索着“不可能”。
“有一个!”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常务副县长刘国栋突然开口了,他抬起头,眼神里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县招待所后面,不是还有一块地吗?大概有二十亩,原来是计划建干部培训中心的,后来没钱就搁置了,荒了快十年了。”
“那块地?”孙前进愣了一下,随即摇头,“刘县长,那块地位置偏,又在山脚下,没人看得上。而且,那是划拨用地,性质是行政办公,要转变用途变现,手续麻烦得很,短时间内根本办不下来。”
“手续是死的,人是活的!”我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声音提高了几分,“没人看得上?那是因为我们没去找人看!手续麻烦?那就去跑,去协调!坐在办公室里等,天上会掉馅饼吗?”
我的突然发作,让所有人都震了一下。孙前进更是噤若寒蝉。
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火气。光发火解决不了问题。
“同志们,”我放缓了语气,但目光依旧锐利,“我们今天坐在这里,不是来开诉苦大会的,是来打仗的!仗还没打,就先被困难吓倒了,那我们还开这个会干什么?直接告诉老师们,县里没钱,你们等着吧!这样行不行?”
没人回答。
“我知道难,很难!”我继续说道,“但再难,有老师们拖着家小等米下锅难吗?有孩子们眼巴巴等着老师上课难吗?财政是没钱,但我们有资源,有政策,更要有打破常规的勇气和智慧!”
我站起身,走到挂在墙上的青云县地图前,手指点在那块荒地的位置。
“孙局长,我给你一个星期时间,和国土局、建设局一起,拿出一个这块地的**初步处置方案**!评估它的市场价值,研究转变用途的可能性,寻找潜在的投资方!我要看到具体的路径和时间表!”
“王局长,你配合孙局长,以解决教师工资的紧迫性为由,起草一份向省市教育、财政部门申请**特殊困难补助**的报告,不要泛泛而谈,要数据翔实,情感真挚,突出稳定和民生!我亲自去跑!”
“赵局长,你的审计局,继续深入清理‘小金库’,但策略要变!不是一刀切地没收,而是摸清底数,动员各单位在自愿的基础上,**借支**一部分资金给县财政,用于应急,县财政承诺按期归还并支付略高于银行的利息!这是救急,不是充公!”
我一条条下达着指令,不再给他们陈述困难的机会,只要求结果和路径。
“刘县长,”我看向刘国栋,“这项工作,你具体协调督促。我们要多条腿走路,财政挖潜、资产盘活、向上争取、内部调剂,四管齐下!我不管过程多难,我要的是结果!一个月内,我必须看到第一批补发工资的资金到位!”
刘国栋迎着我目光,重重地点了点头:“好的,林县长,我全力落实!”
散会后,众人神色各异地离开了会议室。我知道,我给他们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也打破了许多他们习以为常的“规矩”。这块荒地的处置,必然会触动某些人的神经;“小金库”的借支,更是虎口拔牙。
但我没有选择。在“家徒四壁”的困境中,我必须像个闯入者,去翻找每一个可能藏有粮食的角落,哪怕掀翻灶台,得罪人,也在所不惜。
财政的贫穷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思想和行动上的贫穷。我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院子里那几棵在秋风中顽强挺立的老槐树。
青云县这家徒四壁的财政,需要用非常规的手段,才能点燃第一把火。而我,已经做好了充当这个“纵火者”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