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有些人,我也知道他们会一直等(1 / 2)
大军东出潼关,如一条蜿蜒的钢铁长龙,碾过古老的函谷道。
长安的胜利余温尚在,十万将士气势如虹,每个人眼中都燃烧着对洛阳的渴望。
行至函谷旧道腹地,地势骤然收紧,两侧刀锋般的山脊直插云霄,将天空挤压成一条狭长的灰线,道上仅容两马并行。
一种无形的压迫感,随着越来越深邃的峡谷扑面而来。
“报——”一名斥候自前方飞马折返,滚鞍下马,声音嘶哑,“禀大人,前方栈道被人为焚毁,更有巨石滚木封堵路径,看痕迹绝非仓促所为,倒像是……倒像是在这里等了我们很久了!”
姜维策马上前,眉头紧锁:“此地乃兵家绝地,一旦被堵住前后,两侧再有伏兵,我大军危矣!”
林默勒住缰绳,并未言语,只是抬眼望向两侧高耸的山崖。
崖壁上,有几处不甚明显的熏黑烟痕,是新近才留下的。
几只受惊的山鸟从崖顶的密林中扑棱棱地飞起,仓皇逃向远方。
一瞬间,一幅尘封在历史记忆深处的画面在他脑海中轰然炸开——诱敌深入,于陈仓道伏击蜀军,几乎令诸葛亮的大军全军覆没。
此地的布局,与那段记载何其相似!
司马懿,果然还是那个司马懿,哪怕丢了长安,依旧能冷静地布下最致命的陷阱。
“传我将令!”林默的声音不大,却如金石之音,清晰地传入每一位将领耳中,“全军止步,后队变前队,即刻退出函谷道,改道北上,绕行北原,再从武关旧路南下折向洛阳!”
命令一出,众将哗然。
有人忍不住低声议论:“绕行北原,再走武关,至少要多走七八百里路,粮草消耗巨大,岂非贻误战机?”
姜维亦有此疑虑,但他看到林默那双不容置疑的眼眸,终究是将疑问咽了回去。
他只拱手道:“末将遵命!”
唯有苏锦,在听到命令的瞬间,没有丝毫犹豫。
她手中长枪一摆,清喝一声:“破阵营听令!调转马头,护卫中军左翼,掩护大军撤离!”她的骑兵部队如臂使指,瞬间化作一道坚固的屏障。
她不知道林默为何如此决断
寒风呼啸的北原之上,大军安营扎寨。
夜色深沉,林默独坐帐中,面前摊开着一卷《雍州地形图》,手指却悬在图上,一动不动。
他紧闭双眼,脑海中,那幅洛阳宫门前的景象再一次浮现。
这一次,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清晰。
他甚至能看清司马懿跪倒在地时,袍角那因惊恐而微微颤抖的金线纹路;能看清那方传国玉玺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的每一个笔画;还能看清司马懿身后,那一张张文武百官绝望而麻木的脸。
这不再是预感,这几乎像是一段被强行植入他脑中的、属于他自己的真实经历。
“嗡”的一声,林默猛然睁眼,额角已满是细密的冷汗。
他一把将地图卷起,仿佛要将那过于真实的画面一同卷走。
帐帘轻动,孟昭容提着一个药箱,悄然走了进来。
“夜深风寒,我来为你看看肩上的旧伤。”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意味。
她纤细的手指搭上林默的手腕,片刻后,秀眉蹙得更紧了:“你的脉象浮躁散乱,心神不宁。我给你的安神香,你没有用?”她顿了顿,压低声音,“蛊经残页上说,‘记忆共鸣’,如潮汐涨落。每一次浪潮涌来,都会带走一片沙滩,吞没你原本的记忆。你正在被那份不属于你的‘天命’所吞噬……再这样下去,你会忘记自己的。”
林默听着她的话,脸上却露出一抹近乎自嘲的微笑。
他反问道:“若有一个人,他忘了自己从哪里来,忘了自己是谁,甚至忘了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但他最终完成了毕生所愿,拯救了所有他想拯救的人……昭容,你觉得,这算不算值得?”
孟昭容被他问得心头一颤,一时间竟不知如何作答。
次日,大军继续在荒芜的北原上行进。
午后,前方忽然传来一阵骚动。
苏锦亲率一队斥候飞奔而回,身后还跟着数十名衣衫褴褛、面带惊恐的流民,其中竟有几个老弱身上还胡乱披着魏军的皮甲。
“大人,”苏锦翻身下马,脸色凝重,“我们在前方一处废弃的驿站发现了他们。审问得知,他们是司马懿的‘伪兵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