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有些人,我也知道他们会一直等(2 / 2)
原来,司马懿算准了林默会绕道,便下密令,让沿途郡守征发老弱病残,伪装成溃兵和流民,伺机混入蜀军后方,待大军主力与魏军决战时,在后方纵火烧粮,制造混乱。
“其心可诛!”姜维听罢,勃然大怒,拔剑喝道,“都督,此等奸计,绝不可容!请下令将这些细作尽数斩杀,以儆效尤!”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林默。
林默却只是平静地看着那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老弱,他们的眼中没有奸诈,只有被逼到绝路的恐惧。
他缓缓摇头:“伯约,他们不是细作,他们是连刀都拿不稳的百姓。司马懿用他们,是算准了我们会杀,只要我们动了手,‘蜀汉仁义之师’的旗帜,就会被我们自己亲手染黑。”
他挥了挥手,下达了命令:“解开他们的绳索,收缴皮甲,在营外设棚,供给热粥。然后将他们编入民夫队,派重兵监押,让他们修筑运粮道。用我们的行动告诉他们,也告诉天下人,我蜀汉的刀,只斩执戈之敌,不伤无辜之民!”
姜维愣在原地,握着剑柄的手微微颤抖,最终还是将剑收回了鞘中。
苏锦凝视着林默下达命令时那坚毅的背影,良久,她转头对身旁的亲卫低声说道:“记住今天都督说的话,记住都督做的事。这就是我们为何而战,这就是我们愿意追随的人。”
大军行至武关南口,天公不作美,连绵的暴雨下了整整两天,山洪暴发,前方横跨山涧的唯一一座石桥被冲得无影无踪。
奔腾咆哮的河水,将大军死死地拦在了关外。
“都督,大军已滞留三日,军心浮动,粮草日耗,不能再等了!”姜维在帅帐中心急如焚,“末将请求率领精锐,强渡浅滩,为大军开路!”
林默却异常镇定,他指着地图上的某处山林,对孟昭容的学徒阿依下了一道密令。
阿依领命,悄无声息地消失在雨幕中。
半日后,阿依带人拖回了大量坚韧无比的深褐色藤蔓。
孟昭容辨认后,确认这正是她绘制在《南中方草志》上,只在雍凉山地生长的“铁筋藤”。
林默立刻下令,命工兵营以铁筋藤绞合成网,拆解数百辆辎重车的车辕为梁,再辅以军中所有绳索。
七百名工兵在姜维的亲自监督下,不分昼夜,轮番施工。
仅仅用了一天一夜,一座横跨三十丈宽山涧的坚固浮桥,便奇迹般地架设在了奔腾的河水之上。
全军将士见状,无不惊叹,高呼“都督神算”。
林默立于桥头,冰冷的雨水打湿了他的铠甲。
他望着脚下咆哮的河水,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有些桥,我知道它一定会断;有些人,我也知道他们会一直等。”
话音未落,他脑中画面一闪而过——洛阳皇城外,一名须发皆白的老宦官,正颤抖着双手,缓缓推开厚重的朱红宫门。
大军顺利穿越天险武关,前方便是一马平川,直逼东都门户弘农。
是夜,林默又做了一个梦。
他猛然惊醒,冷汗湿透了背脊。
帐内烛火摇曳,他低头一看,发现自己不知何时,竟在面前的竹简上,无意识地用朱砂画满了密密麻麻的、属于南中祭祀的神秘图纹。
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意,从心底升起。
他立刻召来孟昭容,将一张写满了简体汉字的纸条推到她面前,声音沙哑:“读给我听。”
孟昭容一怔,接过纸条,缓缓念道:“……令姜维分兵三千,沿黄河南岸佯动,制造我军主力欲渡河攻取安邑之假象,扰乱敌军部署……”
她念完,林默急切地追问:“刚才这些字,是我什么时候写的?”
孟昭容看着他,眼中满是怜悯与忧虑,她轻轻摇头:“你没有写。这是你一个时辰前,亲口下达给姜维将军的密令内容。大人,你……已经不记得自己说过的话了。”
烛火“噼啪”一声,爆开一朵灯花。
林默缓缓抬起手,看着自己掌心那道早已愈合的旧伤,那是他刚来到这个世界时留下的。
他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迷茫与恐惧:
“原来,梦准之前,先是心迷了。”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照亮连绵的营帐时,蜀汉大军的先锋已经兵临弘农城下。
高大坚固的城墙之上,魏将夏侯霸的旗帜迎风招展,城门紧闭,吊桥高悬,一副死守到底的架势。
姜维来到林默帐前,甲胄铿锵,战意昂然:“大人,弘农守军不过万余,夏侯霸徒有虚名,末将请命,率本部强攻,三日之内,必为大人拿下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