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你是朕亲手打磨的一柄刀锋,只待出鞘!(1 / 2)
“首辅所虑确有其理。但王命旗牌非授不可,否则边镇恐生动荡。”
“首辅久历兵事,曾镇守九边多年,可有良策,既能倚重满桂,又能暗中牵制?”
有时,持重老臣的一句话,往往能点醒全局。
朱由校深知此言分量。他不能一味自信,更需克制个人好恶,因当下局势早已不同于往昔。
“臣以为,可从京中择一忠诚干练之臣,派往宣府担任监军。如此,朝廷方可洞悉满桂动静,掌控全局。”
找个文官去分权,绝非朱由校所愿。大明朝廷中文官与武将之间早已壁垒分明,对立日深。
倘若派去的监军心怀异志,故意制造矛盾,搬弄是非,边关局势必将动荡不安,到时局面如何收场?
满朝上下皆知,满桂乃是皇帝亲信,由他一手提拔重用,地位特殊。
真正值得信赖的文臣屈指可数,其余之人,既不能外放掌权,更不可赋予其染指军务的机会。
反复权衡之后,朱由校决定启用太监涂文辅,命其前往宣府暂任监军一职。
此人乃魏忠贤麾下得力干将,亦是其义子,虽与皇帝并无太多交集。
但能跻身魏忠贤核心圈子,必有过人之处——或手段凌厉,或谋略周全,方能在宦海中立足。
朱由校依稀记得此名,想必是在翻阅前朝史籍时曾见过记载。
对待太监与任用朝臣截然不同。对外臣而言,忠诚为首;对身边宦官,则更重才干与担当。
至于是否可靠,他相信魏忠贤早已做了筛选。
“朕拟遣司礼监涂文辅持金牌赴宣府监军,另调御林军五百精锐随行护卫,诸卿意下如何?”
派遣内臣出镇,本就是皇帝始终掌控权力的手段,群臣心照不宣,自然无人反对。
见无人异议,此事便就此定下。
“内阁即刻拟文用印,兵部准备旗牌。”
“文书须明确,满桂所执王命旗牌,仅限节制大同、宣府二镇。”
“朕将亲撰圣旨与敕书,一并送往宣府,交予满桂。”
“臣等遵旨。”
待内阁三位大臣退出殿外,朱由校轻轻吐出一口气,神情稍显松弛。
他愈发感到帝王之位不易。不仅要识人善任,还需巧妙布局,牵制各方,费神劳心。
这类难题今后只会越来越多。待军权稳固,武将地位提升之后,
即便无法与文官平起平坐,只要恢复正统十四年之前的格局,他也必须警惕武将坐大。
届时,是居中调停,以权制衡?还是再扶植一股力量,形成新的牵制?
念头一起,头便隐隐作痛。他摆了摆手,不再深思,那终究是将来之事。
“麟龙,陪朕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曹变蛟正低头翻看《练兵实纪》,坐在丹陛之下,眉头微皱,忽然抬头问道:
“陛下所说的‘新鲜空气’,究竟是何含义?”
朱由校听了,不禁朗声一笑,连肩头都轻颤起来,原本压在心头的阴霾似乎也被这笑声驱散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