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跪地高呼“大明万岁”!(2 / 2)
可众人纵有不满,也不敢轻举妄动,目光纷纷落在毛文龙身上,等他决断。
毛文龙心中清楚,戚金句句不离“陛下”,若他公然反对,便是违抗圣命,后果难料。
沉默良久,他终于开口:
“既是天子旨意,文龙自当遵从。但有一事棘手,不知监军能否担待?”
“请将军明言。”
“方才宣旨之时,监军也亲眼所见——百姓不愿迁移,甚至已有抵触之举。”
“若乡民不肯迁往山东,此事该当如何收场?”
“在下不过一介武夫,只懂统军作战,监军事宜实在无力插手,还请见谅。”
戚金一听便懂了毛文龙话中的深意。
其背后所指,无非是此地由他一手掌控,百姓皆听命于他,人心所向尽在其麾下。
如今你虽奉旨前来组织迁徙,但若百姓不从,迁民不成,那便是违抗圣命,朝廷问责下来,责任全在监军一人。
而毛文龙要做的,正是鼓动这些依附他的民众,公开抵制迁移之举。
倘若监军动用强令,那正中其下怀——他立刻便可上书弹劾,将事态迅速闹大,借朝中纷争削弱对方权柄。
“此事不必将军操劳。将军当前之责,应是专注操练士卒,稳固镇江至鸭绿江一带防务,严阵以待。”
皇命派遣监军,且派来的竟是身经百战的戚金,此举让毛文龙颇感束缚,行动再难如从前那般自如。
而在距镇江不远的赫图阿拉,老奴的日子也已陷入绝境。
连番大战失利,建州死伤无数,人口锐减。虽曾北上劫掠野人部落,掳来一批壮丁,却仍难填补空缺。
更严峻的是,大金国力枯竭,资源几近耗尽。
不止平民食不果腹,就连昔日引以为傲的八旗旗丁,每日也只能勉强吃上两餐,且无法饱腹。
明军四面合围,将建州彻底封锁。本地本就贫瘠,如今断绝外援,连基本运转都难以为继,生存空间几被压缩至零。
正当其陷入绝望之际,竟与毛文龙暗通消息。
尽管他对毛文龙恨之入骨,牙根咬碎,却仍知眼下大局为重。
当前最紧要之事,是如何让大金子民多熬过这个寒冬,尽可能减少伤亡。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与毛文龙展开交易。
以明朝紧缺的貂皮、兽毛,以及人参等珍稀药材和地方特产,从毛文龙手中换取高价粮草与物资。
这才勉强维系一线生机,未至于立即崩塌。
至于与明朝议和之举,并未如其所愿般带来喘息之机。
数日前与明使会面,结果令人愤懑不已。
据那使臣所言,明帝确有停战之意,称罢兵对两国黎民皆有利。
但议和有一先决条件:老奴必须先行废除“大金”国号。
将原属海西女真的所有人尽数放归,不论身处何地,凡尚存性命者,皆不得拘押。
其原有领地须全部退还,所属势力范围必须撤回至建州旧境,严禁越界半步。
须向大明呈递降表,由其亲自将文书送至熊廷弼手中,并在两军阵前跪地高呼“大明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