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家乡的呼唤(2 / 2)
最让人意外的是,王磊带着技术团队搬来几个箱子:我们连夜调试了十台山海笔记样机,带去给孩子们用。
看着这些可爱的伙伴,苏晚晴眼眶发热。这就是她一手打造的山海——不仅是个企业,更是个有温度的大家庭。
车队驶出上海时,顾淮之打来电话:需要帮忙吗?
暂时不用。她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这是我必须自己面对的事。
明白。他顿了顿,保持联系。
挂断电话,她打开手机相册,找到一张泛白的照片——破旧的教室前,十几个孩子挤在一起,中间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就是当年的她。照片背面是老师歪歪扭扭的字迹:知识改变命运。
十二小时后,当熟悉的盘山公路出现在眼前,苏晚晴摇下车窗,让山风扑面而来。空气中混合着泥土和杜鹃花的味道,这是记忆深处故乡的气息。
村口,老村长带着几个老人等候多时。看见苏晚晴下车,老人浑浊的眼睛顿时湿润:晴丫头,你可回来了......
她扶住颤巍巍的老人:爷爷,我回来了。
站在已成废墟的校舍前,苏晚晴仿佛看见当年的自己正坐在教室里,冻得通红的小手紧紧握着铅笔,在作业本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的理想是走出大山。
而现在,她回来了。带着让更多孩子实现理想的能力。
夜幕降临时,她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撰写《山海希望小学重建方案》。这一次,她要建的不是简单的校舍,而是一个能让山里孩子看见更大世界的窗口。
窗外,星星点点的灯火在山间闪烁,如同她正在点燃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