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顾淮之的同行(1 / 2)
雨季的山区,道路泥泞不堪。顾淮之的黑色越野车陷在泥坑里,他却推门下车,毫不在意手工定制的皮鞋沾满泥浆。
你怎么亲自来了?苏晚晴撑着伞跑来,惊讶地看着这个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男人。
顾淮之挽起衬衫袖子,查看车轮陷进去的深度:来看看你说要建百年基业的地方。
他的动作出人意料的熟练,从后备箱取出拖车绳,和司机一起将车推出泥坑。苏晚晴注意到他手掌上的薄茧——这不像一个养尊处优的投资人该有的手。
你在农村待过?她忍不住问。
小时候在爷爷家度过很多个暑假。他淡淡地说,插秧、割稻、放牛,都做过。
这个答案让苏晚晴对他有了新的认识。
他们步行前往新校址。路上,顾淮之仔细察看道路状况,询问村民的生活,甚至蹲在田埂边和放牛的老农聊起今年的收成。他的问题都很专业,从土壤墒情到作物轮作,显示出对农业的深入了解。
没想到你还懂这些。苏晚晴感叹。
投资农业科技项目时学的。他说,要投资一个领域,首先要理解它。
在新校址,顾淮之的表现更让人意外。他不仅仔细查看了工程图纸,还提出几个关键建议:
操场应该建在东南方向,避开冬季的寒风。
宿舍楼最好采用本地石材,既降低成本,又融入环境。
预留光伏发电系统的接口,未来可以实现能源自给。
这些建议专业且实用,连工程总监都频频点头。
中午,他们在临时工棚吃饭。顾淮之很自然地接过村民递来的粗瓷碗,吃着简单的农家菜,没有流露出丝毫嫌弃。
你比我想象中更能适应这里。苏晚晴说。
环境不重要,他抬眼,重要的是在做的事值不值得。
饭后,他们去看望小禾。当顾淮之看到那个山洞时,一向冷静的脸上出现了裂痕。
这就是你小时候的样子?他轻声问。
苏晚晴点头:甚至不如她。至少她现在有我们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