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心照不宣(1 / 2)
回到上海的第一个清晨,苏晚晴在办公桌上发现一个素雅的纸盒。没有署名,但打开后她立即认出了那支钢笔——在山区时,她曾无意间提起自己喜欢这个德国品牌的书写感。
笔盒里附着一张便签,只有简短的三个字:很适合你。字迹苍劲有力,是顾淮之的风格。
她拿起钢笔,笔身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这支笔的价格不菲,但更珍贵的是这份恰到好处的体贴——他记住了她随口的一句话,却选择在回到上海后才送出这份礼物,避开了在山区时可能带来的尴尬。
这一天的会议格外多。下午与青云资本的季度复盘会上,顾淮之表现得一如既往的专业严谨。他犀利地指出在供应链管理上的不足,对下一季度的业绩指标提出更高要求,全程没有多看苏晚晴一眼。
但在会议结束,众人起身离开时,他很自然地走到她身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钢笔好用吗?
还没试。她轻声回应。
试试看。他颔首,随即转向正在收拾文件的助理,把刚才提到的供应链问题整理一份详细报告。
这种公私分明的态度,让苏晚晴既欣赏又有些莫名的失落。
傍晚,她习惯性地加班到很晚。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顾淮之站在门外,手里提着两个纸袋。
路过那家你喜欢的粥店,顺便带了晚餐。他的理由很随意,但那家店离这里至少有二十分钟车程。
他们在她办公室的小会议桌上吃晚饭。粥还温热,配菜都是她偏爱的清淡口味。吃饭时,他们聊着工作,聊着山区学校的进展,就像在山区时那样自然。
小禾昨天给我发了邮件,顾淮之拿出手机,她说数学考了全班第一。
屏幕上,小女孩举着满分的试卷,笑容灿烂。苏晚晴注意到邮件发送时间是凌晨五点。
你经常和小禾联系?
每周一次。他轻描淡写地说,她很有天赋,需要正确的引导。
这一刻,苏晚晴忽然意识到,顾淮之对山区项目的投入,远不止他表现出来的那些。
饭后,他很自然地收拾好餐具:明天我要去新加坡出差,一周后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