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这个奖项,属于我们整个团队(2 / 1)
乡村小学终于落成。白色的校舍如同降落在黄土坡上的云朵,错落有致,采光极佳,充满了巧思和童趣。孩子们在新教室里奔跑嬉戏,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光彩。
落成典礼上,傅砚安和沈云栀带着悠悠一同前往。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校园和孩子们快乐的身影,所有的辛苦都觉得值得。
悠悠看着爸爸设计的房子,大眼睛里充满了崇拜。她拉着傅砚安的手,指着教室墙上那些充满几何美感的光影,问:“爸爸,你是怎么想到把这些形状组合在一起的?它们好像会跳舞的光。”
傅砚安蹲下身,耐心地给女儿讲解着光影、结构和空间的关系。悠悠听得似懂非懂,但眼神越来越亮。
晚上,在临时住所的院子里,一家三口看着高原上格外清晰的星空。悠悠靠在沈云栀怀里,忽然说:“爸爸,妈妈,我以后也想学设计。”
傅砚安和沈云栀相视一笑。
“为什么呢?”沈云栀柔声问。
“因为设计可以改变很多东西,”悠悠认真地说,词汇虽稚嫩,想法却清晰,“可以让破旧的房子变漂亮,可以让小朋友不怕去医院,还可以让山里的哥哥姐姐在有光的教室里读书……就像爸爸做的那样。”
女儿的话,像一颗种子,落在了傅砚安和沈云栀的心田。他们从未刻意引导,但潜移默化中,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坚持,已经成为了女儿价值观的一部分。
傅砚安摸了摸女儿的头,没有说“好”或“不好”,只是说:“无论你将来想做什么,爸爸妈妈都会支持你。最重要的是,找到你真正热爱,并且愿意为之努力的事情。”
星空之下,一家三口的剪影温暖而和谐。过去的波澜壮阔,化作了此刻的静水流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故事,也悄然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
前方的路还很长,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但他们已经拥有了最宝贵的财富——彼此的理解、支持,以及共同构筑的、充满爱与理想的家庭。这盏由他们亲手点燃的灯火,必将照亮他们前行的每一步,也将在未来,由他们的孩子,继续传递下去。
时光的河流平稳而深沉地向前流淌,携带着傅家生活的点点滴滴,奔向确定的幸福彼岸。
西北乡村小学项目不仅成为了当地的一道风景线,其巧妙利用本土材料、低成本营造高品质教育空间的设计理念,被权威建筑杂志专题报道,并荣获了当年极具分量的“亚太人居环境设计金奖”。
领奖台上,傅砚安没有独自站在聚光灯下,他坚持让沈云栀与他一同上台。聚光灯下,他握着她的手,面对台下众多的同行和媒体,声音沉稳而充满感情:
“这个奖项,不属于我个人,它属于我的太太沈云栀,属于我们整个团队。是云栀在后方无条件的支持和对项目人文内涵的深度挖掘,才让图纸变成了有温度的空间。也是她,让我始终记得,设计的终极目的,是服务于人,是传递温暖。”
他的话语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沈云栀站在他身边,眼中闪烁着泪光与自豪。她不再是站在他身后的影子,而是与他并肩接受荣光的伙伴。这一刻,他们的名字紧紧相连,共同镌刻在这座象征行业最高荣誉的奖杯上。
这份荣誉,是对他们坚持理想、不随波逐流的最好肯定。它仿佛一个宣言,向世界展示了另一种成功的可能——不必迎合资本,不必牺牲理念,凭借专业、真诚与热爱,同样可以登上顶峰。
获奖之后,找上门来的项目更多了,但他们更加谨慎。他们成立了一个小型的研究中心,专注于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及医疗空间创新设计,将商业项目赚取的利润反哺于此。他们的工作室,成为了许多有理想、有情怀的年轻设计师向往的殿堂。
悠悠最终凭借出色的天赋和扎实的文化课成绩,成功考入了一所顶尖美院的附属中学,开始了她的寄宿求学生活。
送她入学的那天,看着女儿背着画板,拖着行李箱,独自走进陌生校园的坚定背影,沈云栀的泪水终于忍不住落下。傅砚安揽住她的肩膀,默默给予支撑。
“孩子长大了,总要飞走的。”他低声安慰,目光却同样追随着女儿,直到那身影消失在楼宇间。
悠悠的适应能力比他们想象的要强。她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专业知识,在高手如林的环境里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激发出更强的斗志。她的画风逐渐成熟,开始尝试用视觉语言表达更深层的思想和情感,偶尔获奖的消息传来,总能让他们欣慰许久。
他们约定好,每周至少视频通话两次,聊聊学习,也聊聊生活琐事。傅砚安和沈云栀会认真看悠悠发来的每一幅新作,给出作为“观众”最真诚的感受,而非作为父母的指导。他们努力扮演着守望者的角色,在她需要时提供建议和港湾,在她翱翔时,则退后一步,给予最深的祝福和信任。
家里突然安静下来,最初有些不习惯,但也给了傅砚安和沈云栀更多独处的空间。他们重新找回了二人世界的节奏,一起看书,一起散步,一起在周末去探索城市里未曾留意的小角落。感情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醇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