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长河入海,无声无息(2 / 2)
在医生告知最后期限的不久后,傅砚安向沈云栀提出了一个请求。他想为她在湖边,亲手打造最后一件作品。
那不是一个建筑,甚至不是一个具体的物件。他让沈云栀扶着他,用一根长长的木棍,在湖畔柔软的沙地上,开始“画”一幅巨大的、只有从空中俯瞰才能窥其全貌的“大地艺术”。
他的动作缓慢而吃力,但每一笔都带着无比的郑重。沈云栀陪在他身边,看着他以大地为纸,以生命余力为墨,勾勒出流畅而充满力量的线条。那图案,隐约是艺术康复中心那个著名穹顶的抽象变形,又像是两只紧紧依偎、守护着家园的鸟儿,线条最终汇入湖泊,与自然融为一体。
这件作品,无法被收藏,无法被展览,甚至一场风雨就会将其抹去。但它存在于那个下午的阳光里,存在于傅砚安耗尽最后气力的专注里,更永远地烙印在了沈云栀的心中。
这是他留给她的,最后的、也是最私密的情书。一场与爱、与记忆、与自然的永恒对话。
傅砚安是在一个宁静的冬日清晨离去的。没有痛苦,仿佛只是沉沉地睡去。窗外的湖面结着薄薄的冰,反射着初升太阳柔和的光芒。
沈云栀握着他已经冰凉的手,坐在床边,没有嚎啕大哭,只是静静地流泪。阳光一点点移动,照亮了傅砚安安详的侧脸,也照亮了沈云栀满头的银发。
阿书和悠悠带着家人匆匆赶来。悲伤笼罩着每个人,但更多的,是一种对生命圆满终结的敬畏与平静。
遵照傅砚安的遗愿,没有举行盛大的葬礼。他的骨灰,由沈云栀、阿书和悠悠,悄悄地撒入了那片他深爱的湖泊,与他最后的大地艺术融为一体,真正地回归了他一生崇尚的自然。
生活还在继续。沈云栀依然住在湖畔的小屋里。她习惯了傅砚安不在身边的寂静,却又感觉他无处不在——在壁炉跳动的火焰里,在画室里未完成的画作上,在廊下他们并肩看过的星空里,更在她每一次呼吸的记忆中。
她开始整理傅砚安留下的所有手稿、笔记和那些小小的装置作品。她决定,与悠悠和阿书一起,建立一个以傅砚安名字命名的微型博物馆和基金会,不追求规模,只专注于保存和传播他那充满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并资助那些拥有同样理念的年轻设计师。
这,是她能为他做的,最后也是最好的纪念。
又一个春天的傍晚,沈云栀独自坐在湖边的长椅上,看着夕阳将天空和湖面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悠悠的女儿,那个小小的女孩,跑过来依偎在她身边,用稚嫩的声音问:“外婆,你想外公了吗?”
沈云栀低下头,看着外孙女酷似悠悠幼时的眼睛,温柔地笑了,她指着天边最早亮起的那颗星辰,轻声说:“你看,外公在那里,变成了星星,永远看着我们呢。”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依偎得更紧。
沈云栀抬起头,望向那片无垠的、渐渐被星光照亮的夜空。她没有感到孤独。傅砚安仿佛化作了这湖畔的风,山间的雾,夜空的星,以一种更永恒的方式,守护着他们所爱的一切。
他倾尽一生,为她、为家人、为这个世界,构筑了无数坚固而温暖的物理空间。而最终,他用自己的离去,为她构筑了一个更加辽阔、永不坍塌的精神世界。
长河入海,无声无息,却完成了最终的使命。灯火或许会熄灭,但星光,将永远闪烁。
(全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