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暗流计价·目标清单一(1 / 2)
夜色深沉,华懋饭店高层套房的窗帘拉得严丝合缝,将外滩的璀璨灯火与城市的喧嚣隔绝在外。
室内只亮着几盏壁灯,光线柔和却不足以驱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凝重。
韩笑和林一相对坐在沙发上,中间的茶几上摊开着笔记本、
几张匆匆写就的纸片,以及两个空了的咖啡杯。
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空气中混杂着烟草、咖啡和一丝疲惫的气息。
从“憩庐”那个奢华而压抑的沙龙归来已近三个小时,
两人毫无睡意,精神仍处于高度亢奋与警觉之中。
“复盘。”韩笑掐灭了手中的烟头,声音因熬夜和高度集中而略带沙哑。
他揉了揉眉心,努力将脑海中那个充满虚伪笑容和机锋交锋的夜晚像过电影般重新梳理。
林一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扫描仪。
他打开随身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沙龙上听到的、看似随意实则可能暗藏玄机的对话片段。
“焦点集中在宋泊然身上,”林一开口,语速平稳,
“他主导了话题,看似泛泛而谈‘价值重估’,但每次举例或引导,
都会有意无意地提到几家具体的华资企业。频率最高的是这几家——”
他用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名字:
1.“大华纺织厂”:宋泊然提到“某些老牌纺织厂,设备陈旧,管理僵化,
空有市场份额和熟练工人,却跟不上时代,可惜了……”
旁边一位洋行买办立刻附和,提到大华厂
“最近好像资金链很紧,连进口的澳洲羊毛都断供了”。
2.“振华机器厂”:有人谈起工业投资,宋泊然便说“像振华厂,
有技术底子,能仿制一些德国机械,但缺乏核心专利,最近又摊上了专利官司,
股价跌得厉害,正是‘价值洼地’。”语气充满暗示。
3.“永固搪瓷厂”:讨论到日用消费品市场时,一位投机客抱怨竞争激烈,利润薄。
宋泊然微笑着点拨:“永固厂的老牌子,在江北还是有市场的,
就是厂房太旧,地段虽好却效率低下,听说最近还失了一次火,雪上加霜啊。”
4.“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某分厂”:这并非直接点名,
而是宋泊然在评论民族工业时,提到“有些企业摊子铺得太大,
管理跟不上,一个分厂出事,就能拖累整个集团”,
当时有人低声嘀咕了一句“就像南洋公司在浦东那个新厂,听说机器故障停产好久了吧?”
5.还有两家相对不那么突出,但也被提及的:
“福昌面粉厂”(被指“原料采购出了问题”),
“华通电讯器材行”(被评“技术更新太快,老企业跟不上”)。
“除了这些明确的名字,”林一补充道,
“谈话中还弥漫着一种氛围——对华资实业普遍的看衰。
认为他们技术落后、管理家族化、不堪一击。仿佛这些企业陷入困境是必然的,
而‘有远见的资本’介入,进行‘整合’‘改造’,才是‘顺应潮流’。”
韩笑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沙发扶手上敲击。
这些信息碎片,单独看可能是普通的商业讨论,但被宋泊然这样的人物,
在那样一个场合,有指向性地串联起来,其意味就截然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