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2 / 2)
“好!便依计行事!某愿再陪你豪赌一场,正如当年单骑入宜城之时!”
许衡展颜道:“兄弟同心,自当势如破竹。”
……
刘磐以长沙郡守身份于益阳郊外设议政大帐,遣使遍邀两郡知名蛮族首领共商治蛮之策。此番举措在许衡抵达前实属前所未闻。
汉廷何时需过问蛮族意见来施政?
当下两郡蛮族与官署关系紧绷,诸多部落为抗编户连月冲突,轻则对峙,重则爆发**。
以此剑拔弩张之势,众首领本欲回绝邀约,可刘磐信使特意提及将在两郡试行“賨布之策”——这关乎荆蛮各族生死存亡,首领们不得不慎重对待。
最终多数首领仍冒险赴约,自然皆携精锐勇士随行护卫。
……
益阳大帐内,南阳太守许衡、长沙太守刘磐、武陵太守曹寅三位两千石**共同接见蛮族首领。这些首领个个身形魁伟,衣着饰物皆异于汉俗。
衣着风格虽各异,细看却别有相通韵味。
那些首领多半身着五彩斑斓的服饰,衣摆裁出鸟尾形状,煞是夺目。有些人的衣襟未及掩实,露出古铜色的臂膀。更有披着兽皮者,平添几分野性。
蛮族行礼有别汉礼,口中的语言更是难懂。
泯咯喇内磊磕因吧。众首领齐声问候。
许衡眉尖微蹙,这腔调竟似缅语。原以为荆蛮乃苗人先祖,此刻方知判断有误。观其风俗,倒像是缅人始祖,亦或濮僚部族。
他侧身问刘磐:他们不通汉话?
自然懂得。只是初见生人,照例先说本族话。刘磐说罢扬手示意:诸位不必拘礼,请坐。
谢府君!
虽带浓重乡音,好在尚能听懂。待众人落座,许衡忽然击掌。帐外立时涌入捧着托盘的侍从,盘中盛着特制印绶。
侍从们将印绶呈至各首领面前,却见众人面面相觑,无人敢接。
许衡朗声道:当年高祖改黔中为武陵,本有赐印诸族之长、允其自治的旧制。今镇南将军坐镇荆州,我与曹府君决议恢复此制,除委派诸长代管部族外,绝不干涉各族内务。
他环视神色激动的众首领:不知诸位可愿担此重任?
这番话听得各族长心潮澎湃。这般明晃晃的放权美事,傻子才不愿接!
溇中首领羊孤率先接过印绶,朗声道:蒙三位府君厚爱,某代族人谢过!这印别人不接也罢,我羊孤先领了!
有人带头,其余首领顿时你争我抢起来。
谁说我不接!
我不过稍慢一步!
你能接我为何接不得?
许衡见状抚掌而笑:接印者皆为我大汉子民,前尘旧怨一笔勾销。本官代刘、曹二位府君承诺,自即日起,各部恢复賨布古制,成人岁纳布一匹,孩童两丈。说着向两侧示意:请二位府君表态。
刘磐立即应道:本官保证,除賨布外绝不加征税赋!曹寅瞧见许衡笑吟吟的目光,赶忙跟进:武陵郡亦循此例。
陈豹、沙摩呲等首领纷纷起身盟誓,永世效忠。许衡话锋一转:实施賨布制尚需附加条件——请各族每年抽调两千精壮,协助长沙军屯四月,为期三年。
帐中顿时鸦雀无声。
许衡接着说道:未来三年,军屯收获的粮食,各部族可按实际开垦田地比例,在秋收后取走五成,剩下的五成交由郡府粮仓储备。这样双方都能受益,谁也不吃亏,诸位意下如何?
在场的部族首领们闻言都兴奋不已。
众人纷纷应允,表示愿意每年调派两千名精壮族人,协助许衡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屯田劳作。
仅需三年时间,每年就能分得屯田收成的一半,这样的好事岂能错过?
见各部首领都应承下来,许衡又补充道:不过如今荆南匪患严重,屯田期间难免会遭遇强盗侵扰。诸位必须保证,这两千名劳力在必要时能立即从农夫转为战士,听候差遣。这个条件,诸位可能接受?
这些蛮族首领虽比常人聪慧,但终究受限于生活环境。他们既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又生活在一个崇尚武力的族群中,眼界和思维自然不如受过良好教育的汉族上层人士深远。
在许衡这番安排下,他们完全没看出其中深意。
益阳蛮族长潘烧当即表态:既然把人借给府君,这些族人自然任凭府君调遣,耕种或是作战,全凭府君安排。
许衡满意地点头:如此甚好。为了促进各部族繁荣发展,我打算先在益阳设立试点,由官府主导开设专供各部族的集市。以公平价格向各部族出售食盐、铁器、漆具、玉石、丝绸、农具、锦缎等物资,帮助各族发展。
当时荆南地区的汉商常常哄抬物价,将蛮族人当作**。虽然蛮族人对汉族商品很感兴趣,但数十年来双方贸易始终处于低水平状态。
如今由官府出面设立公平交易的集市,对蛮族人来说确实是天大的喜讯。各部首领纷纷起身向许衡道谢。
刘磐与许衡在益阳城外设宴款待各族首领,席间敲定了互市与屯田事宜。
许衡特意提出,参与屯田的两千劳力须由其亲自选派,理由是须甄别良民以保屯田质量。众首领对此并无异议。
席间,五溪酋长沙摩呲提出治理水患的请求,许衡当场应允。
宴罢归驿,刘磐醉意朦胧执意要与许衡同榻而眠。许衡虽不喜这般习俗,却也只得由他。
刘磐侧卧如佛,笑问许衡屯田之策的深意。许衡拉紧被褥,望着屋顶示意他直言。
以賨布之政收服诸蛮确是高招,刘磐支肘道,十二部各出两千精壮,加上本部兵马,已足与张羡抗衡。只是为何要亲自选人?
许衡嘴角微扬:兄长总算看出门道了。
许衡噗嗤笑出了声:大哥你再好好琢磨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