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2 / 2)
益阳羊栈岑狼。
湘人张汤。
沅陵相单疆。
沅南百里浠。
五溪沙摩柯。
听到最后一个名字,许衡微微一愣。
沙摩柯?
这可是青史留名的人物。
他抬眼望向那名五溪蛮将——
只见此人身形魁梧,满脸虬须,黝黑的皮肤透着健硕,一双铜铃般的眼睛炯炯有神。
面上虽无皱纹,但许衡估摸其年岁与刘磐相仿,是个年轻将领。
短暂打量后,许衡收回目光:五位既收了刘某的赠礼,不返部族复命,却滞留于此,所为何故?
众人尚未应答,沙摩柯已踏前一步,声如洪钟:禀许君,我等奉族长之命督率两千役夫协办屯田,未得族长新令,断不敢擅自归去!
他嗓门洪亮,震得许衡耳朵发疼。
许衡揉了揉耳朵,说道:照这么说,你们五位是奉族长之命留在这里,协助我管理各族劳役的?
沙摩柯听着觉得不对劲,
怎么绕来绕去,自己反倒成了他的手下?
他皱着眉头仔细一想,突然意识到——
若是留在这里管束本族劳役,按约定确实要听命于他!
沙摩柯性格直爽,想明白后坦言道:府君说得在理。族长派我们监管本族劳役,但这四个月所有人手都归府君调配,我们自然也该听您调遣。
这时湘蛮将领张汤突然开口:我们五人表面是来监督劳役,实则是族长派来协助府君的。府君想必不熟悉蛮族习俗,有我们居中协调,能避免不少麻烦。
许衡惊讶地转头看向说话之人——
蛮族向来不会自称为。
更奇怪的是,此人说话带着标准官话腔调,
仔细听还夹杂着北方口音。
莫非......这个蛮族将领是汉人?
※※※
简单安顿好五名蛮将后,许衡让他们先回驿馆待命。
约莫一个时辰后,
他暗中派人将湘蛮将领张汤单独请了回来。
虽然与西汉酷吏同名,但眼前之人显然更为圆融。
张汤对这次秘密召见早有准备,行礼道:东海张汤,拜见两位府君。
徐州东海郡人?许衡诧异道,你既是东海士人,怎会来到荆南,还在湘蛮部落任职?
张汤叹息道:实不相瞒,家父当年受党锢之祸牵连,为避宦官**,携全家逃至荆南,托庇于蛮族。我们父子两代都受湘蛮酋长重用,末将娶的也是蛮族贵女,如今已是第三代了。
许衡沉吟片刻,问道:党锢之祸早已平息,先生为何仍滞留南疆?何不返回故里?
张汤长叹一声:当年先父南迁时变卖家产,族中旁支早已分家自立,数十年来少有联系。我们这一脉久居湘中,徐州的户籍想必早已注销。如今若回东海故郡,怕是连寒门都称不上......与其回乡遭人轻视,不如在荆南安心定居。
许衡了然颔首。
看来张汤之父当年行事太过决绝,根本未留退路,将这一脉彻底扎根荆南。
想必他那受党锢牵连的父亲,如今已然作古。
可惜却连累了后人。
他以为给子孙留下了安稳,殊不知张汤身为汉人,深知自家本是地方经学世家,却因父辈决策失误,被剔除出士族之列,
如今反倒沦落为与蛮夷为伍的底层——纵使受蛮族首领重用又如何?
在汉人眼中,终究是上不得台面的人物。
许衡轻叩桌案,问道:张先生可有归汉之心?
张汤郑重行汉礼:若无此念,方才在厅中又何必刻意用北地口音引起大人注意?
许衡展颜微笑:确实如此。你若不出声,我险些也将你当作蛮人。不过你已在湘蛮立足,年过三十,为何仍念念不忘此事?
张汤正色道:我自幼随父入蛮,毕生与蛮人周旋,即便重归汉籍,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但我有四子一女,实在不愿他们重蹈覆辙,生为汉人却永居蛮夷之地。
他语气愈发坚定:我东海张氏本是经学世家,却无端沦落至此,子孙何其无辜?
许衡深以为然。
本是堂堂大汉子民,却因父亲畏首畏尾,生生沦为底层贱籍,更将累及数代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