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京味醇厚·豌豆黄的绵密清甜(1 / 2)
一、暖阳忆旧,一口念想的食客期许
闽式海蛎煎的锅气还在“星语花坊”的后厨残留,冬日的暖阳难得穿透云层,将店铺门前的石板路晒得暖融融的。周二午后,常客张爷爷拄着拐杖走进来,手里捏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晚星啊,昨天整理旧物,看到这张年轻时在北京吃豌豆黄的照片,嘴里就泛甜了。你们家能不能做这个?老年人牙口不好,就爱这口绵密的甜食,配着茉莉花茶吃,解腻又暖胃。”
林晚星连忙扶张爷爷坐下,接过照片一看,老式茶摊上摆着瓷盘,里面盛着嫩黄的豌豆黄,透着老北京的烟火气:“张爷爷,这豌豆黄看着就好吃!我之前在点心铺买过,就是不知道怎么把豌豆煮得这么绵密。景渊哥应该会研究吧?”说着朝正在整理茶叶罐的谢景渊喊了一声。
谢景渊放下手里的茶罐走过来,凑到照片前看了看,眼底泛起温和的光:“豌豆黄是老北京经典小吃,关键在豌豆的挑选和熬煮的火候。我之前查过正宗做法,得用去皮的干豌豆,煮到一捻就碎,再压成泥加糖熬稠,放凉后凝固,吃着才绵密不噎人。现在天凉,吃块凉丝丝的豌豆黄再喝口热茶,舒服得很,咱们试试。”
“太好了!”林晚星赶紧记下要点,“我这就去买干豌豆和冰糖,就是豌豆要不要提前泡?熬的时候用不用过筛?”谢景渊拿出手机翻出配方笔记:“干豌豆得提前泡8小时,泡到能轻松捏开豆皮;煮好后一定要过筛,这样豌豆泥才细腻,避免有颗粒感。对了,还可以加一点点黄油,增香还能让口感更顺滑,不过传统做法不加,咱们可以做两个版本,满足不同顾客。”
张爷爷在一旁补充:“对,冰糖别放太多,太甜会腻;也别太稀,不然凝固不了,得像豆腐块一样扎实。”林晚星连忙应下,当天下午就和谢景渊分工:她负责泡豌豆、剥豆皮,谢景渊则准备工具、调试甜度,后厨里渐渐飘起豌豆的清香,藏着京味小吃独有的醇厚清甜。
二、绵密细腻·京味豌豆黄
-适配场景:老北京传统甜食,口感绵密细腻,味道清甜不腻,适合秋冬季节作为下午茶点心、餐后解腻食品或老人儿童的零食。尤其适合中老年食客、甜食爱好者和茶友,搭配茉莉花茶、普洱茶或红茶食用最佳,冷藏后食用口感更清爽,现做现吃风味最好,剩余的可放入冰箱冷藏(保存3天内),食用前无需加热,直接切块即可,避免常温放置过久,易变质变软。
-基础原料(约制作12块,每块约80克):
-主料:
-豌豆:去皮干豌豆500克(优选圆粒去皮豌豆,煮后易烂,避免用带皮豌豆,需手动去皮,耗时且口感粗糙)、清水1500毫升(泡豌豆和煮豌豆用)。
-调味与增香:冰糖200克(优选老冰糖,甜度温润,避免用白砂糖,风味偏寡)、黄油15克(增香顺滑,可选,传统版不加)、清水200毫升(熬煮豌豆泥用)、桂花蜜10克(表面淋酱,增香,可选)、熟芝麻5克(点缀,可选)。
-工具:高压锅1个(煮豌豆用,省时且易煮烂,若无高压锅可用普通锅,需延长煮制时间)、料理机1台(搅打豌豆泥用,可选,手动压泥需用细筛)、细筛1个(过滤豌豆泥用,孔径0.5毫米最佳,确保细腻)、不粘锅1个(熬煮豌豆泥用,避免糊底)、方形模具1个(20x20厘米,铺油纸,方便脱模)、刮刀1把(搅拌豌豆泥用)、菜刀1把(切块用)、大碗2个(泡豌豆和装豌豆泥用)、厨房纸若干(吸干模具水分)。
-关键步骤:
1.处理豌豆(细腻的核心):
-去皮干豌豆放入大碗中,加入1000毫升清水,浸泡8小时(或过夜,期间可换1次水,避免豌豆变质),泡至豌豆膨胀、用手指能轻松捏碎(泡透的豌豆煮后易烂,节省时间)。
-泡好的豌豆捞出,用清水冲洗2次,沥干水分;若仍有少量未去皮的豌豆,用手轻轻搓掉豆皮(豆皮会影响口感,需尽量去除),再次冲洗干净,备用。
2.煮制豌豆(绵密的核心):
-将处理好的豌豆放入高压锅中,加入500毫升清水(水量没过豌豆1厘米即可,水量过多会导致后续熬煮时间变长),盖上锅盖,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压20分钟(直至豌豆一捻就碎,无硬芯)。
-若用普通锅,加入800毫升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40-50分钟,期间需不时搅拌,避免豌豆粘底,直至豌豆煮烂,备用。
3.制作豌豆泥(顺滑的核心):